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89章 卖个破绽

第89章 卖个破绽

庸。
    “这其中自然有孟达之甥叛降的原因,但司马懿士卒勇猛敢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虽未能探知司马懿到底带了多少人马前来,但至少两三万是有的。
    “眼下他虽孤军深入,在槐里扎营筑垒,但最多两日后,便会派一支精锐直奔五丈塬而来。
    “说到底,还是我们关中人马太少太散,精锐又尽在长安,司马懿横行无忌。
    “你们刚说的话朕也都听见了,大都以为脚下这座五丈塬易守难攻,司马懿必然无功而返。
    “但这一次面临的局势,与张郃那一次截然不同。
    “司马懿完全可以不理会五丈塬,直袭斜谷口。
    “一旦斜谷栈道被毁,大汉就断了一条粮道与退路。
    “换言之,这是必守之地。
    “我五丈塬虽有一万人马,但必须分一大半去守斜谷口。
    “五丈塬天险难攻,斜谷口却没有天险可依,你们还觉得,司马懿只能退走吗?”
    部分不通军事的僚属听到此处终于是有些惊愕慌张起来。
    五丈塬有一万大军是他们底气所在,现在突然听到有大半要下去守斜谷口,那谁来保护他们?
    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的邓芝这时候也开口了:
    “陛下一语中的,魏寇不论如何都会选择来袭,而我们不论如何都必须死守斜谷口。
    “至于诸位刚刚说的粮道,司马懿不打算久驻,以牛马驴骡驮十日粮来强攻,完全不成问题。”
    不少人闻声更加慌张。
    刘禅不再理会这些人如何作态,看向校尉杨稷:
    “伯韬,俘虏太多了,一旦见到魏寇兵临五丈塬,难免人心思乱,先把他们全部押往陈仓看管吧。
    “司马懿敢来五丈塬,却不可能再往陈仓深入。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即刻点一千甲士出发。”
    “唯!”杨稷本欲留在五丈塬御敌,但陛下有命,却不是他一个校尉能置喙的。
    若非陛下御驾亲征,他一个负责屯田事务的校尉哪有资格面圣。
    就在他转身离开行营时,天子突然从后面叫住了他。
    “等等,伯韬,陈仓城小,恐怕容纳不了两万多俘虏。
    “朕担忧魏寇可能会派虎豹骑到陈仓城外骚扰。
    “这样,一部分押在散关好了,你千万留心,莫要让这些俘虏趁机作乱。”
    “唯!”杨稷再度应声,腰板挺得笔直,见陛下没有别的吩咐后转身大步离去。
    刘禅仍正襟危坐,目光在屋内数十人中扫视而过。
    很快便在门口附近找到了武功苏氏的嫡长子苏绰。
    “伯舒,司马懿若来五丈塬,则必过你苏氏坞堡。
    “你回去告诉苏县君,让他务必不要出堡迎击。
    “朕再派一名军司马,引五百甲士入你坞堡守御,你意下如何?”
    “陛下但凡有命,苏氏无敢不从!”那苏绰站出身来,拱手相对。
    如今还能留在关中的,尽是坞堡豪强,这苏绰并没有关东士人那种浮华的文气,倒与凉州士人类似。
    刘禅并不担忧主动来投的苏氏会倒戈,只担忧苏氏会在司马懿退军时出堡追击吃大亏。
    苏绰很快也领命离去,刘禅让邓芝拨出五百甲士随行,同时又让杨条派两百骑在前探路。
    保不齐司马懿此刻已经派虎豹骑在武功附近扫荡了。
    武功县境很大,大大小小的坞堡十几座,投汉的也就一个苏氏。
    其他几家遣使联络之后献了些粮食,态度并不明确,至少没有像苏氏一样遣任子来投。
    司马懿动作快些,说不准能够从某些人那里“征”些粮草。
    大汉说到底没有宣示关中的主权,武功名义上还是魏国地盘。
    刘禅又看向邓芝:“邓扬武,若司马懿举一万精锐而来,封锁斜谷口需多少人?”
    邓芝早就有了答案:“陛下,有五千人可保无恙。”
    刘禅暗暗庆幸,徐徐颔首:
    “邓扬武既然胸有成竹,那斜谷口就交给邓扬武了,还请速速派人营造工事待敌。
    “如此一来,五丈塬还有四千战卒可用,足够了。”
    幸亏邓芝与杨条把粮食送进槐里后,只留了两千人守槐里,之后便引军四千回了五丈塬,准备再把粮食往槐里运。
    如若不然,五丈塬就只有六千守军,还不是精锐之师,根本挡不住司马懿奇袭。
    真到了此种境地,槐里的邓芝、杨条,细柳的王平、傅佥就不得不选择出寨与司马懿野战了。
    一万来号人,如何能与司马懿两三万人野战?
    甚至屯驻棘门的赵云都要带兵前往,否则恐怕没人能指挥这场意料之外的会战。
    一旦局势如此演化,那么守在长安的魏军,便可趁大汉营寨空虚之时来夺寨了。
    司马懿此番孤军深入,只要能安然回到长安,毌丘俭、牛金等长安守军的士气都会随之上涨。
    而假使司马懿能胜一场,不论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