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09章 裁判

第109章 裁判

极,完全下不来台。
    两个人谁也看不惯谁,谁都想把对方弄死,若非两人都有些本事,而大汉又实在无人可用,丞相至少得弄走其中一人。
    杨仪一滞。
    却是没想到他与魏延的私怨,竟然连这位久居深宫的陛下都知道,而且还挑到了明面上。
    但陛下说得没错,要不是一片公心,他巴不得魏延早点死。
    刘禅不知道魏延杨仪这时候在想些什么,只环顾众人一圈,又道:
    “昔年孝宣帝曾言,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不能偏废其一。
    “座中众卿,俱是国之所重,朕之所倚,必欲兴复汉室,非骁勇之将如镇北,干略之臣如长史,皆为朕所用不可,亦不能偏废其一。
    “望众卿勉之,相忍为国,待寰宇大定,汉业大兴之日,于国有功之臣,必不失公侯之位。”
    魏延与杨仪皆是一愣。
    而其他人也迅速反应过来。
    陛下说的是“公侯之位”,而不是封侯之位!
    这是要把赏格提到“公”这一级别啊!
    也别管这公是郡公、县公还是乡公吧,他怎么着也是公啊!
    公不比侯强多了?
    而且陛下所说的封公之赏格,虽然因魏延杨仪争吵而起,却也没有限定在这两个人身上,而是说“有功之臣”。
    就算我本事功劳不够,达不到封公的地步,但封公的人既然有了,我这功劳本事次一等的,封个侯总不成问题吧?
    如今大汉侯爵十人都不到!可是值钱得很!
    至于将来泛滥不泛滥的,只要是侯,那也是光宗耀祖了啊!
    然而刘禅这话,在众人耳中听起来是一回事,在魏延、杨仪两人耳中听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陛下这番话因他们而起,主要针对的对象自然就是他们两人了。
    而陛下此番又特地提到了“公侯”二字。
    这什么意思?
    这是知道他们有能力,让他们好好做事,往后定会给他们封公的意思啊!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好厚此薄彼罢了。
    就在众人各有心思之时,天子的声音却又传来:
    “但朕有一言,今日不得不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这中军大帐,又是兵家重地。
    “一国兴亡,万夫生死皆系于其间,重之重者也。
    “诸卿各有私怨,难可避免。
    “但还请诸卿为国家大事计,往后不要把个人私怨,个人私怨生出的情绪,带到这决定一国兴亡,万夫生死的中军大帐里来。
    “个人私怨在哪解决都可以,怎么解决都可以,朕都不管,但不能是这里,望诸卿日后谨之慎之。”
    丞相与费祎听到此处,神色复杂地对视了起来。
    而帐中其余人等更是面面相觑,噤若寒蝉。
    如今大战在即,陛下却说了这么一番明显针对魏延、杨仪的话。
    杨仪倒还好,魏延却是领大汉精锐悍勇之师,难道就不怕魏延一个不服气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这长安还取不取了?
    刘禅却是先后看向魏延、杨仪二人,诚声恳色道:
    “镇北将军,杨长史,朕知道朕这么说,你们应该会不高兴,也知道如今大战在即,长安在望,朕为了大局计,或许不该说。
    “但…不高兴朕也要说,不该说朕也要说。
    “朕这番话,确是因二卿之怨而生,却绝非针对二卿之怨而言,而是在朕看来,这是原则问题。
    “朕今天既然遇到了,便不想和稀泥,更不想把这事拖到日后,待他日形势不那么严峻,又或待其他威势与能力俱不如二位之人,发生类似争执时再挑软柿子捏。
    “何也?
    “只因威势、能力不如二卿之人,就算再怎么把私怨带到公事上,也不会影响到一国之计,万夫之命。
    “但二卿不同,二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黎元生死,事关社稷兴亡。
    “朕若挑软柿子捏,立下所谓原则,恐怕也未必能引起二卿重视。
    “而这原则既不能约束二卿,便成了空话,废话,笑话,又何以约束他人?
    “至于大战在即,长安在望,朕却不以大局为重,不挑别的什么时候将此事挑明,确是觉得如此一来,大汉诸卿应都能看出,朕确实以此为不可触犯之原则。
    “而不去和什么稀泥,不挑什么软柿子捏,则是希望两位骨鲠之臣能助朕一臂之力,起到个带头的榜样作用了。
    “先帝一生忙碌,没有教朕怎么当一个天子,临崩前,也只教朕一句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朕不知何为贤德,但观先帝一生行事,不过我以诚待人,人便以诚待我,又知二卿俱是国家重臣,一片公心,绝不会因私废公,是故才率性直言。
    “愿二卿能助朕一臂之力,立此规矩,守此原则,相忍为国,此虽公事,但二卿若能将此事应下,朕便欠下二卿一个人情了。”
    前面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