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48章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第148章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呢?”
    “一百五十亩?”满脸不可思议的费祎脱口而出。
    侍中陈震也有些失态:“赐三名俘虏为其部曲?”
    就连丞相也都滞住,与董允等一众僚属重臣面面相觑。
    而紧紧护在天子周围的赵广、关兴、麋威等中军将校,也都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却是不敢在天子与丞相面前胡乱说话。
    虽然不说话,却都从各自的眼神中读出了一种意思。
    敢问谁家一颗首级敢赏赐一百五十亩田?!
    敢问谁家赏赐竟然还赐俘虏为部曲给他耕种?!
    而就在此时,天子又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道:
    “若愿意受赏留下,可赐他们精铁甲胄、刀兵,甚至弓弩。
    “斩二级与二级以上者,再赐战马一匹或马驹一头,算作他们此战的战功赏赐,至于绢帛钱币什么的,就不再发了。
    “此外,再免除他们的徭役,只需要他们服兵役。
    “但他们需要在农闲之时,继续锻炼自己战场杀人的技艺,战阵旗鼓也不得中断。
    “大汉一旦有战,一旦对他们发起征召,便须他们带甲荷戈,携部曲战马从征。”
    天子言及此处,包括丞相在内的一众臣属尽皆听得发懵。
    刚刚还在担心天子在还于旧都后得意忘形,变得“刻薄寡恩”而不住劝谏的董允、陈震等人,此时一个个面面相觑。
    又一个个在肚子里寻章摘句,准备起另一番说辞,总而言之,得劝谏陛下不要太过败家了。
    董允比较实际,问:“可是…陛下,我大汉何来那么多战马跟马驹赐给有功将士?”
    刘禅早就有了打算:“战马、马驹之事易耳,陇右安定诸羌氐马匹多的是,以我大汉巴盐蜀锦交换,他们断无不换之理。”
    众人皆思索起来。
    听起来似乎是那么回事。
    可细细一想,又有些不对。
    对羌氐情况了解颇多的丞相第一个可到了关键:
    “陛下,据臣所知,关西诸羌氐马匹虽多,但大多都是挽重驽马,不堪长途奔袭。
    “至若可堪奔袭的良驹,于他们而言也是捉襟见肘,恐轻易不愿与我大汉广开互市。”
    待丞相言罢,侍中董允又想到了什么:
    “再则,纵使赐下战马,十名将士里,恐怕至多也只有一两人真正能学会骑射,如此一来,岂不是徒劳浪费战马?”
    刘禅却是径直摇头:
    “相父,侍中,只要能换到适合挽重的驽马就可以了。
    “而且这些受赐将士也无须学会骑射之术,会骑马足矣。”
    闻言至此,众臣面露不解之色。
    丞相率先问:“陛下意思是,让这些获赐的将士将来应召从征时,把所饲驽马骑来,再牵入辎重营,以负粮食甲胄?”
    刘禅再度摇头:“相父,谁说驽马就不能上战场?”
    这下就连丞相也不解起来,而董允、费祎等人更加疑惑。
    护卫在周围的赵广、关兴、麋威等中军将校一时也不能想象,驽马在战场上还能起到何种作用?
    刘禅道:“相父,我刚说的这些赏赐,赐予的都是战场上斩首一级及一级以上之人。
    “换言之,他们大概率已掌握了战场杀人之术。
    “比刚刚入伍的士卒、未能斩首的士卒要更加精锐。
    “若我大汉得精卒三千,俱被坚执锐,俱负弓携弩,俱乘堪能负重的驽马一匹。
    “一旦战机出现,便令精卒纵马驰至敌寇侧翼,下马列阵而战,敌寇如之奈何?”
    骑马步卒?
    赵广、关兴、麋威等中军将校一个个面面相觑,这着实是他们未曾设想之道路。
    不过不得不说,似乎陛下的奇思妙想真有那么点意思。
    驽马速度再怎么慢,也不是人的脚力能够比得上的。
    在动辄宽阔十几里的战场上,若拥有一支机动性极强的精锐步卒,一旦发现敌人弱点,那么敌人恐怕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
    且有驽马负重,可大幅减省将士奔赴战场所耗的体力,一旦与敌阵相交,单在体力上也具有优势。
    郭攸之忽然出声:
    “陛下,甲胄、刀兵、弓弩这些军备赐下,我大汉军中用什么?接下来的仗怎么打?”
    这些都不是问题,刘禅道:
    “郭侍中,如今关中已定,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大战了。
    “我大汉此次北伐获甲胄刀兵、强弓硬弩十万之数不止。
    “而能够获赐的退役将士,短时间内至多不过两三千人,赐下何妨?
    “不过赐下的甲胄、刀兵、马匹,虽全归他们自己,却只此一回。
    “大汉将来不再对他们的所有器械负责。
    “一旦有战,一旦征召,他们便要带上粮食、战马、甲胄、刀兵、弓弩参军从征。
    “若有损坏、遗失、死亡,将来从征之时,他们需要自己补上,否则便剥夺受田资格。
    “而为了防止他们受赏之后变得懒散,不再锤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