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50章 破而后立

第150章 破而后立

 “以寡击众,曰上阵。
    “兵数相当,曰中阵。
    “以众击寡,曰下阵。
    “斩俘十之四,曰上获。
    “斩俘十之二,曰中获。
    “杀俘十之一,曰下获。
    “上阵上获,五转之功。
    “上阵中获,四转之功。
    “上阵下获,三转之功。
    “中阵上获,四转之功。
    “中阵中获,三转之功。
    “中阵下获,两转之功。
    “下阵上获,三转之功。
    “下阵中获,二转之功。
    “下阵下获,一转之功。
    “非但如此。
    “斩俘四成虽是上获,却也要与该府府兵此战折损相抵。
    “譬如折损二成,辄需斩俘六成方可算上获,依次类推。
    “如此,便能保证他们战时不会故意弃战友于不顾,也能缓解汉羌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能够成为可以互相相信的战友。”
    一众臣僚闻此,再度面面相觑,最后尽皆沉默思索起来。
    丞相不知也在思索还是什么,静静地看着一脸认真的天子,目光久久不移。
    一年前,他从成都前往汉中。
    一年前,他给这位陛下写了一封《出师表》。
    他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他说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他说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他说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他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年未见。
    这位天子给他写了一封信。
    说『倘终不能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则君王死社稷可也。』
    于是御驾亲征,身冒矢石。
    斩曹真,败张郃。
    连战连克,战无不克。
    待到再见之时,已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最后临阵督师,挥剑讨贼,万军拱卫,贼寇丧胆,于是克复关中,还于旧都。
    日月幽而复明。
    大汉微而复兴。
    而正当满朝文武尚为还于都旧都欢欣感慨之际。
    这位陛下前一刻大赏群臣已毕,下一刻便拿出了这绝非旬日之功便能谋成的府兵之制,为大汉中兴谋长远之策。
    陛下…过去一年都做了什么?
    当年那个六尺之孤的形象,慢慢与面前这位陛下重合。
    丞相视线模糊之中,忽而起身振袖,对着天子行一大礼:“陛下之才真乃天授也。”
    刘禅本来正在沉思,被丞相突然的一礼弄得一愣。
    赶忙将丞相扶起,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与丞相略有些发红的双眼对视上,脑子当即一片空白。
    只能道:“是相父教导得好。”
    一时君臣和谐,众卿慨叹。
    片刻后,刘禅继续与丞相及诸卿讨论府兵之制。
    这不是刘禅自己的空想,这是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交出来的历史答卷。
    刘禅抄答案就是了。
    总而言之,对于如今仍然称得上小国寡民的大汉来说,府兵之法,必然是成本最低,而成果又必然最为显著的养兵之法。
    非但如此,府兵作为完全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军功贵族、新式豪强,将来又一定是刘禅这个天子抗衡世家门阀最强大的武器。
    于刘禅这个穿越者而言,如何才能使得中央皇权更加集中,如何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历史的轨迹再清楚不过。
    从郑庄公箭射天子,齐桓晋文称孤道寡,分周天子之权开始,中央权力无比虚弱。
    再到秦始皇独霸天下,中央权力一时无两,却遭到六国反抗,于是刘邦再与诸侯王共天下。
    至诸侯王被削弱消灭,分享中央皇权的势力,开始变成始于东汉,兴于魏晋,盛于隋唐的世家门阀。
    又从黄巢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那段时间开始,到宋朝建立,世家门阀走下历史舞台。
    分享中央皇权,拱卫中央皇权的人,则变成了实力更弱小的士绅,即所谓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
    门阀相较于诸侯王,对于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央皇权来说,是更加进步的阶层。
    而弱于门阀的士绅,相较于中央皇权来说,又是更加进步的阶层。
    汉武帝之所以能开疆拓土,遁逃匈奴,饮马瀚海,燕然勒石,达成了可称千古一帝的军事成就,背后不仅仅是卫霍双璧的军事功劳,更得益于强有力的后勤支持。
    而这强有力的后勤支持背后,除了文景之治六十年休养生息攒下来的国本外,是高度集中的中央皇权,使得汉武帝的政令得以实施。
    汉武帝高度集中的中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