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秦攻略 > 第48章 取个美丽的名字

第48章 取个美丽的名字

    秦人的民风多是务实的,所以大秦的每一道政令,也都是直截了当的。
    有人说大秦要书同文,所以请六国博士入秦,而后将这些博士都“关起来”。
    再之后,大秦实行书同文与车同轨的法令,就不会有人反对了。
    至少,大规模反对的声音少了,六国的博士们被关在了咸阳城。
    让各地的大多数反对派,失去了主心骨。
    扶苏牵着马儿的缰绳走在洛水河,身边的战马也都走得很慢。
    平静时的洛水河倒映在着河边队伍的身影。
    洛水河也是黄河中的一段,当黄河平静的时候,它真的很美丽。
    这场大规模的迁徙还在继续,扶苏望着长长队伍,从这里一眼看不到头,应该是函谷关的方向还在不断迁民。
    调动了中原六个郡,数十个县,总计有二十万的贫民入关。
    为了这一次迁民,张苍在去年的秋季开始准备,丞相府的官吏不断传令各县,直到今年的二月,这场迁民正式开始了。
    但扶苏并不认可,当年的吕不韦的门客在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一句话。
    那句话是这么说的,若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扶苏怀疑,当时的吕不韦……他多半是看稷下学宫最负盛名的荀子,看得眼红了。
    他既求不到荀子,又拿荀子没办法。
    这是扶苏能想到的,一些关于吕不韦这个商人,在主持编写吕氏春秋时的一些偏见。
    立场不同,所思所想也不同,扶苏认为人是这个淳朴农业时代,农业是最重要的基础,田地是因人们的耕种才会长出粮食。
    千千万万的人,才是大秦最需要的。
    大秦缺圣人吗?
    现在的大秦缺的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大秦太缺粮食了。
    还缺能够耕种更多田地的人口。
    我这个大秦公子还在为了怎么让人们填饱肚子发愁。
    扶苏是真的很愁,一亩哪怕多长几斗粮,真的要谢天谢地了,关中多几亩田,才是天大的好事。
    因此啊,扶苏此刻看着这条长长的迁民队伍,心中又有了力量,这天下也不是那么差。
    无论是法家,墨家或者是荀子,韩非……哪怕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只要其中的三五言语对治国有用的,大秦都可以拿来用,只要它有效,至于它是哪家的,扶苏并不忌口。
    一个月后,这场迁民一直到了三月才正式结束。
    天气稍有转暖,不过昨天又下了一场小雪。
    正值早春时节,老天又下了一场小雪,不少民夫的兴致都不太好,就怕耽误农耕。
    河渠边的小屋内,扶苏翻看着老师张苍让人送来的书,张苍还在洛阳主持迁民的工作,多半还要留在那里一整年。
    为了迁民顺利,张苍要留在洛阳主持迁民,迁民之后,他要留在那里善后。
    扶苏又拿起另一卷文书,借着油灯的光看清了这卷文书是咸阳送来,而且这上面有丞相府的印,再一看原来是屠雎的军报。
    屠雎一路南下,俘各处山中寨民三千余人,而监禄正式开始修凿灵渠了。
    扶苏推算了片刻,按照监禄的脚程来看应该是到了湘江。
    监禄与屠雎约定,俘获的寨民全部交由监禄开凿河渠。
    扶苏深知,远在西南的监禄比自己更难,他一面要对付西南的水土不服,还要主持修建河渠不说,还要顾虑领军的屠雎与军心。
    在监禄的呈报中,屠雎是一个冒进的将军。
    但监禄也说了,不论屠雎是否能平定整个西南,他监禄都要将这条河渠修出来。
    扶苏明白了丞相的意思,公子扶苏修桥修渠颇有经验,而且都水长监禄又是少府隶属的官吏。
    公子扶苏如今任职少府丞,自然是直接掌管监禄的河渠开凿事宜,按秦律来说,公子扶苏身为少府丞,主持各地河渠开凿的工作,并且负主要责任。
    扶苏书写着给监禄的批复,顺便将灵渠这个名字交给他。
    又给李由送去一封书信,望他能够全力相助西南形势。
    只要蜀中不乱,监禄与屠雎就没有后顾之忧。
    扶苏在文书中继续写着,所谓灵渠是受神灵指引所修之渠。
    也不知道灵渠这个名字会不会被当下的人们接受,不管人们是否接受,扶苏还是愿意称它为灵渠。
    几道文书写完,扶苏将其交给边上的董翳吩咐道:“让人送出去吧。”
    董翳颔首去办事。
    这条河渠边的小屋比以往大了不少,这里还有三五个小吏一起坐着,他们正在书写着卷宗。
    坐了一天的扶苏放松着眼睛,揉着自己的眉间,必须要控制批阅的时间。
    不然,早晚会近视。
    走出屋外,扶苏活动着腰背,目光看向远处的景色,那是一队队的民夫正在挖渠,他们将竖井中的泥都挖出来,而后用来加固河堤。
    而屋内的这些文吏都是丞相安排来协助的,董翳就是其中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