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下手中的文书,扶苏又问道:“你们两人平时这么忙,怎么还有闲心听到这么多事?”
程邈解释道:“是李由说的。”
扶苏了然,既然是丞相的儿子说出来的,那就说得通了。
李由的叛逆期有些漫长,成婚之后依旧在叛逆期。
三人坐在丞相府,吃着茶叶蛋低声交谈着,却见一人脚步匆匆而来,对李斯说了南方的事。
扶苏隐约听到一两句话,正因始皇帝与丞相李斯决定让赵佗留在南方与任嚣一起治理越地,此人担心赵佗不臣之心。
传闻越地有五岭天险,赵佗若有反心,就可以依靠山险,阻隔南海,山险横贯东西长达数千里。
对此,李斯怒喝其动摇军心。
那人再一次行礼道:“丞相三思!”
李斯喝道:“退下!”
见到丞相发怒,那人狼狈地离开了这里。
如今的大秦还是有很多忠直之臣的,其实这个小吏说得并没有错。
半月之后,当战后抚恤的文书发放出去,关中又一次迎来了秋雨。
扶苏坐在高泉宫,等待着大雨过去之后。
雨势很大,宫殿的屋檐下那群小鹿正挤在一起,它们都抬首看着漫天的雨水,这些鹿被养得很有灵气,它们像是提前察觉到了这一场大雨,在下雨前就躲在了屋檐下。
殿内的妻子正在准备着出行的衣着。
等大雨转成了小雨,田安就知道可以出行了。
田安对这关中的秋雨十分了解,就像他对关中的孩子与泥土一样了解,他老人家看了关中数十年的秋雨,十分了解秋雨的秉性。
甚至他老人家可以断定,下一场秋雨就在今晚。
等妻子收拾好之后,扶苏便带着她去敬业县。
身为公子夫人,需要对公子的家底知道清楚,至少公子的私产有哪些,她是需要知道的。
扶苏坐在车驾内,看着身边的妻子正在往外张望着,当她见到敬业县外的一大片田地,惊讶道:“这都是公子的?”
扶苏解释道:“父皇赐的,老师给划的地。”
她惊疑道:“怎么入秋了,田地里还有这么多人在劳作?”
扶苏解释道:“早秋时,他们就打算种一批秋粮出来。”
田安道:“公子,章郡守与郡丞就在路口。”
扶苏道:“就在路口停吧。”
车驾住行,护送的兵马当即散开,将四周围了起来。
近来这一年间,扶苏很少来村子里走动,这里的一切事宜,也都是章邯在安排。
见到公子来了,章邯行礼道:“公子。”
得知公子夫人今天也要来,章邯还让自己的妻子带着村中的妇人前来陪同。
扶苏看着自己的夫人被狸奴儿牵着手,与众多妇人说着话。
看了一会儿,还有王婆婆与婢女护在一旁。
见棠儿投来一个眼神,眼神是放心的意思。
扶苏当然是放心的,棠儿自小在频阳长大,她并不是在咸阳城长大的,因此村县里的一切对她来说并不陌生。
扶苏收回目光,正好问问村子里的情形。
走入村子里入眼的是一排棕色与黑色的狗。
叔孙通见它们还凑上前,在公子身边徘徊着,就笑道:“它们还记得公子。”
扶苏见到了村子里的学舍,村子里就有不少的孩子在读书,自春秋战国以来,进入学舍读书都是极其昂贵的。
“孩子似乎比以前少了?”
叔孙通回道:“村子里的孩子就这些,当初留下的孩子有的学到一半时他们的家里人付清粮食就接回去了。”
扶苏道:“有什么困难可以与我说。”
叔孙通行礼道:“臣想要教更多的孩子。”
扶苏错愕道:“你教得过来吗?”
闻言,叔孙通开始解释他的教学方式,他教会了一群孩子,当年的那群孩子现在都十五六岁了,而且也能教更年幼。
从上至下,十六岁到十岁的孩子,其中十六岁学成的孩子还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学子集中在十二三岁的年纪。
叔孙通在教的弟子其实并不多,只有十来个,而余下的年幼学子,就是那十余个年长的学子在教。
反而他老人家自己,落得一个清闲。
叔孙通行礼道:“臣想要让渭南各县更多的孩子来学。”
扶苏道:“整个关中如何?”
闻言,叔孙通愕然。
扶苏改口道:“我说笑的。”
叔孙通放松一笑,行礼道:“就教渭南的孩子,臣还是能应付的。”
“好,此事章邯将军吩咐给各县。”
章邯点头称是。
现在章邯应该叫章郡守,只不过扶苏一时不好改口,就继续称呼章邯将军。
扶苏走到田地边,观察着刚长出来的糜子,道:“我西戎的诸多记录中见到过,西戎人也会种植糜子是吗?”
章邯回道:“确有此事,糜子最快只需要六十天就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