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想,司马欣忽然想到了上林苑的那些竹简的来历,那都是公子扶苏所写,也是公子扶苏有意为之。
此刻,司马欣不知为何心中竟对公子扶苏有了敬畏之心。
公子扶苏就将如此学识留在了上林苑,也像是将知识种在泥土中,并且不加吝啬的让所有人都靠近它,看看这颗种子是如何的神奇美丽。
如果说苗圃种植只是公子的一种巧思。
那么公子对气候的成因,就是一种真智慧。
有时人就不应该太贪心,司马欣觉得自己在上林苑的所得已经足够了,他不该再想着得到太多。
司马欣想到了公子曾经在潼关也留下了很多书,那些书中肯定也有更多学识。
翌日,张苍的书信终于送到了华阴县。
这一次的回信迟了半个月,而张苍的回信中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从此以后脚踏实地。
章邯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人,当他听说司马欣离开了华阴县半个月之后,现在回来了。
他还亲自去看了司马欣。
又听司马欣说了上林苑的事。
到现在司马欣还有些庆幸他的决定,如果他不是鼓起勇气去了上林苑,就没有现在的苗圃。
章邯离开华阴县的时候,还在想着司马欣是不是完成了公子扶苏对他的考验。
公子选择人才,从来是小心又谨慎的。
章邯只是没有想到,公子还会考验司马欣。
先让张苍给了一些甜头,而后直接给司马欣出了一个难题。
想到此处,章邯想起了他刚来敬业县的情形。
其实吧,公子一直在寻找他所需要的人才,但公子又是如此的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到公子需要试探,需要观察,还需要等待。
似乎是公子想要做一件大事,要完成这件大事就需要一个接着一个的人,这些人不能有错,既要有才能又要有毅力。
章邯怀疑,如果当初的李斯没有赶走王绾,没有成为大秦的丞相,说不定从此以后公子扶苏就会对李斯敬而远之。
换言之,章邯想到了当初的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在敬业县吃苦耐劳,就不会被公子重用,也不会有现在的郡守一职。
就像是娄敬,他就算给了公子策论,但公子依旧不会用他。
章邯回到了敬业县。
正巧,坐在村口的叔孙通已吃完了一碗面,他见到章邯回来了,笑道:“今天早上宫里来人了,带来了一种叫豆腐的吃食。”
“吃食?”
那块豆腐如今就放在案上,公子高将其切成数块,而后分给了在场的众人。
叔孙通早就尝过了,再看章邯吃下豆腐,他叹息一声。
米面是精细的粮食,豆花已是很精细的粮食,可豆腐此物更是精细,如此美味竟然被章邯一口咽下,他甚至没有仔细的品尝。
章邯道:“此物不如面吃的痛快。”
南下的战争进行了三年有余,如今基本上结束了,入秋后大秦基本上没什么大事。
为了一统南方,秦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这种代价会一点点的体现,并且作为伤痛,会体现在生产力上。
而如今的中原大地只能默默地疗愈,有道是病去如抽丝,这种疗愈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
当秋季也要结束的时候,今年冬季未至,关中却先迎来了一场冻雨。
张苍奉公子命,前来看望叔孙通与章邯。
“章郡守正带着人抢收糜子。”
张苍道:“无妨,我再等等。”
叔孙通又道:“还转告公子与丞相,请放心,这里的六个县一切都好。”
说话时,叔孙通不仅仅说了公子,还说了丞相。
张苍对这番没有任何的反应,反而是十分淡然。
叔孙通觉得此人多半是听惯了这些话,说起张苍一定会提到李斯,之后就会想到张苍是荀子的弟子,而且还是公子扶苏的老师。
请收藏本站:.b9744.icu。手机版:m.b9744.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