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 第344章 惊动曹贼,那就拾曹贼牙慧

第344章 惊动曹贼,那就拾曹贼牙慧

    大世家之间,关系盘根错节,经常会有交往。
    辛评几年前也是见过司马懿的,只不过那时候司马懿才15岁,而现在已经21岁了,相貌自然有些不同,加上司马懿刻意装扮了一下,辛评刚开始也没看出来。
    但是,能够像狗和狼一样,脖子扭转180度的奇人,这世间却少之又少,辛评只听说司马懿一人可以做到。
    所以,一看张达这个扭脖子的动作,就立马猜到了这是司马懿。
    “没错,我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没有隐瞒,而是坦率的说道:
    “数年之前,司马家在温县的老家,突然遭到一群武艺高强的黑衣人的围攻,家父和兄弟全都被害,仅有懿一人侥幸逃得一命。此后为防追杀,便隐于山村乡野之间,不敢以真实姓名示人。
    后来暗中查访,才知是王通的黑冰阁所为。某与王通不共戴天,故而在成年之后便投靠了丞相。丞相怜我命途多舛,收我为府中文学掾属。
    此番出使,因恐途中遭到黑冰阁暗算,故而冒名张达。并非有意隐瞒,实乃有此苦衷。”
    “黑冰阁……为何针对司马家?”辛评问道。
    “某家实在不知。”
    司马懿道:“这些年,黑冰阁仍然在到处查找我的下落,据说是王通亲自下达的猎杀令。但是,我多方查证,也没有发现我河内司马家何时得罪过王通,竟然使得王通对我司马家下此毒手!”
    略一沉吟,又道:“不过,于你我而言,那些并不重要。你们只需记得,我与王通不共戴天,是真心实意想要帮你们对付王通即可。
    除此之外,黑冰阁无孔不入,为防意外,暂时依旧叫我为张达,以掩人耳目。”
    袁尚和辛评深以为然。
    辛评看了看袁尚,本想提醒他两句,让他小心曹操。但想起现在的局势,最后还是没有再说什么。
    而司马懿,则在袁尚面前表现得非常殷勤,在守城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方案,让袁尚对他刮目相看。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招募死士。
    邺城内,有不少因战乱而逃难的流民,而现在袁尚钱粮极为充足,可在流民中重金招募敢死之士用于守城。
    为了让那些敢死之士们真正“敢死”,司马懿还建议只招募拖儿带口的男子,在给予男子买命钱后,再控制其父母妻儿。若是该男子怯战,则尽杀其父母妻儿。
    其二,拆房。
    为了预设战场,司马懿又建议袁尚出动军队,强行掉离城墙较近的房屋,这样既可以防止并州军投掷汽油罐点燃城内的房屋,还可以在这次空出来的地方挖掘壕沟和陷阱,布置街垒,预设战场。
    其三,多备沙土。
    大火可用沙土扑灭这个道理,人类很早就知道的。但人类更习惯于用水来灭火,因为用水灭火又轻便又快捷,还可以浇灭高处的火,而沙土却只能扑灭地上的火。
    所以,一直以来都只是用水来灭火。
    但是,司马懿却告诉袁尚,并州军的汽油可以在水面上燃烧,用水根本就灭不了火,只能用沙土来灭。让袁尚安排人在城头和城墙内侧的空地多备沙土和盛土之物,待到火起之时,便让士卒们取沙土灭火。
    其四,准备巷战。
    司马懿还建议在城中各处街道上布置多道街垒,设下多处埋伏,一旦敌军攻入城内,便利用街垒和埋伏与敌军死战,并择机发动反击,将敌军赶出城外。
    其五,抓捕奸细。
    司马懿向袁尚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方案,用于引蛇出洞,抓捕城内潜伏的黑冰阁成员。
    这些建议,都得到了袁尚等人的高度重视,也令众人对司马懿的才能佩服不已。
    ……
    城外十里处,王通下令安营扎寨。
    安定下来之后,王通召集谋士和大将们开会。由于跟高顺的南路军会师,参加会议的人很多。
    包括:贾诩、郭嘉、沮授、田丰、徐晃、高顺、韦卫、华锋、张燕,典韦、胡车儿、郭缊、华雷、华安、龚平、龚正、龚开……
    会议开始之后,贾诩上前禀报道:“主公,刚接到消息,曹操出兵了。”
    “出兵多少?”王通问道。
    “五万。”
    “兵分两路?”
    “是的。”
    贾诩道:“正如主公当初所预料的那样,曹操由于在徐州部署了大量兵力,能派出的兵力不多,仅出兵五万,且分兵两路。
    其中一路由曹仁统领,从白马津过黄河,进入黎阳;另一路经平原郡进入清河郡。”
    王通点了点头。
    对于曹操出兵,王通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冀州这么大的一块蛋糕,曹操不可能不眼馋。而且,对曹操来说,王通便是他最大的对手。他绝不会放任王通夺取整个冀州而不管。
    只不过,因为中了王通的算计,曹军的主力被拖在徐州战场,所以,才只能挤出五万兵力进入冀州。
    王通沉思了一下,正要开口说话。
    却见沮授又站出来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