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鱼回来的第一时间就上了称:231斤7两。
老丘忙不迭地去打电话,牙仔在前面招呼着。
王子文几人则是推着小推车,一趟又一趟地从渔船上搬鱼获。
等鱼货全都搬进来了,牙仔见人多也没办法算账,只能让人把那条蓝鳍金枪鱼抬到后院去。
等围观的群众各自散去,这才开始搬着鱼筐过称。
这一趟新船,他们足足收获了128筐渔货,一时半会儿也称不完。
老丘干脆招呼王子文和王军三人过来喝茶,留下阿正、王肖和牙仔过称。
“那鱼我打电话问了,市里有个大老板要了,3500块钱,算下来一斤15块钱,按照老规矩,我抽8个点水,怎么样?”
“嗯,全听丘叔的。”
王子文没有意见,直接点头答应。
王军三人一听一条鱼就能卖3500块钱,一个个惊得瞠目结舌。
“出海来钱都这么快的吗?”
郑勤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老丘一听这话,忍不住“噗嗤”一笑:
“一听你这话就知道肯定是没出过海,不知道有多少渔民,一辈子也碰不上这么一次。”
说到这儿,他又扭头看了一眼正在喝茶的王子文:
“也就这小子运气好得很,经常能弄到好货。”
王军三人一听这话,彼此相视一眼,眼眸中很是复杂。
五人在这边说话,牙仔那边也终于称完了。
牙仔手里的计算器按得都快冒烟了,各种各样的渔货算下来,加在一块儿最后得了总数:
“这边一共是3769块8毛,还是按照老规矩,凑个整,3770,大鱼3500,减去8个点的水280,一共要给你们6990。”
算完账,牙仔扭头看向王子文,苦笑一声:
“家里没这么多现钱,要不明天一起怎么样?”
王子文点点头:
“没问题,那我们就先回了。”
说着话,起身抱了一摞鱼筐放到小推车上,阿正也在后面跟着推了一个小推车,上面堆满了鱼筐。
王军四人见状,干脆帮着一块儿把鱼筐弄到船上。
临下船的时候,王肖看着阿正,那叫一个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
“肖哥,回去早点睡,明天咱们还一起。”
阿正站在船上,朝码头的王肖摆摆手,王肖用力地点头,然后跟着大哥走。
结果,四人刚走没几步,赵宁突然停下脚步,朝王子文和阿正大叫:
“等一下,等一下,我们的摩托车还在村里呢!”
郑勤三人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摩托车的事情,赶紧又上了船,一起往小鱼村去了。
船上,王子文把郑勤三人叫过来说了说分钱的事情:
“大哥和阿正跟着我,一天抽八个点的提成,你们也按这个标准来?”
“啊?”
郑勤三人有些意外,彼此相视一眼,全都摇头。
赵宁更是开口:
“子文,我们是听刘叔的吩咐做事的,不能再要你的钱。”
王子文摆摆手:
“咱们一码归一码,亲兄弟明算账,只要上了船出力的,我肯定不能让你们空手下船。”
“我们都是一天结一天的账,等明天完事了,咱们一块儿吃顿饭,把账算了再回家。”
三人相视一眼,倒也没有再推脱。
王军哈哈一笑:
“子文,你是个好老板。”
一行人坐船回了小渔船的码头,王军四人骑着摩托车走了,王子文三人也收拾好东西,各回各家。
阿正半路回了家,老娘和大嫂见王子文和大哥两人平安回来,高悬一天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赶紧端水端饭,吃饱喝足,洗漱一番就早早睡觉。
凌晨三点半,起床洗漱出门,开始新一天的打渔生活。
不过,今天早上走的时候,小推车上多了几条咸鱼,还有切好腌制的猪肉,一摞劈得整整齐齐的木柴。
四点,王军四人准备出现在码头边,上船,开船,大船披着浓浓的夜色,驶向海域。
王军四人上船就补觉,显然还没睡够。
阿正和王子文站在船头和大哥学开船,心里沉沉的,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开了大半个钟头,两人去放了地笼和延钓绳,然后继续去船头和大哥一起。
海面上除了“哒哒哒”的马达声,再没有其他动静。
王子文怔怔地看着前方的海域,脑子里乱得跟长了杂草一样。
独眼龙,独眼龙,要是他十天不来,难不成让郑勤他们跟着在船上呆个十天半个月?
他倒没什么不愿意的,只不过郑勤四人,明显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因为自己耽误太长时间。
昨天回到镇码头,他们如此的高调,一来是捕到一条蓝鳍金枪鱼真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