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还是着重向季秋推荐了于禁,称赞此人:“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可大用!”
季秋自是从善如流,当即便晋升于禁为训侯。
这同样是郡尉府的属官,但却是都尉的直属上司,直接向季秋负责。
秩比六百石,主要职责为练兵!
于禁大喜,当即单膝跪地,向季秋谢恩。
然后起身又向诸葛珪道谢。
于禁是季秋郡尉府的属官,季秋又为于禁升了职,这在东汉的官场上,便可将季秋视为于禁的恩主了。
从此于禁可称呼季秋为主公或明公,并被所有人视为季秋的人。
一旦背叛季秋,将遭到所有人的唾弃。
至于诸葛珪,他向季秋举荐了于禁,便成了于禁的举主,于禁则是诸葛珪的门生,这同样是极为亲密的政治关系。
历史上,袁家为何势力那般庞大,在乱世初期,一呼百应,轻易便获得大量钱粮兵马?
便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向朝廷举荐了太多官吏,朝廷过半官员都视其为举主的缘故。
季秋并不在意于禁成为诸葛珪的门生,会不会给他造成什么危害。
目前他还远没到提防诸葛氏的时候,反而是要大力拉拢诸葛氏。
让于禁成为诸葛珪的门生,刚好可以更加密切双方的关系。
认识了泰山郡的文武官员,季秋便打发他们离开了。
而他则提出要送诸葛珪回府,并顺势拜访诸葛珪的府邸。
诸葛珪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和季秋一起返回府邸。
不过刚进诸葛府,诸葛珪就摇摇晃晃的打摆子,好似要摔倒在地。
就在他身侧的季秋一把扶住诸葛珪,却见他呼吸急促,面容惨白,豆大的汗珠自额头密密麻麻的冒出来。
不由故作惊讶的问道:“君贡先生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跟在身后诸葛瑾连忙上前搀扶诸葛珪,同时答道:“不敢欺瞒使君,家父身体一直不佳,已经卧床养病多日了。
今日是得知使君抵达奉高县城,才拖着病体去迎接使君的。
但自清早站到现在,他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
“这怎不早说!快去请仲景先生,请他来为君贡先生诊治身体!”季秋立刻说道。
“仲景先生?
使君说的,莫不是南阳张氏的医圣张机张仲景?
医圣竟在使君麾下?
太好了!
若有医圣出手,那家父便有救了!
使君大恩大德,在下感激之至!”诸葛瑾震惊加惊喜道。
人的名,树的影,如今的张仲景早已是名震天下的医圣了。
对诸葛瑾这种时刻留意名医信息,想要请来为父亲治病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菩萨佛祖一般的人物。
只是听到这个名字,便已经激动无比了。
季秋笑眯眯道:“正是医圣!他如今是我麾下的医曹掾,负责医疗事务。
贤侄稍安勿躁,待仲景先生过来,定有办法救治君贡先生!”
对于诸葛珪生病的情况,季秋其实早就知道。
他不仅知道诸葛珪生病了,还知道他病的很重,已经到了病入膏肓,药石难医的地步。
按照正常历史进程,诸葛珪甚至会在明年病死在泰山郡郡丞的职位上。
然后变成孤儿的诸葛兄弟就会离开泰山郡,去投靠叔父诸葛玄。
所以,为诸葛珪治病,是季秋收服诸葛兄弟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救父之恩,恩重如山,倘若季秋能救活诸葛珪,那对诸葛兄弟的恩情将无与伦比,诸葛兄弟除了卖身投靠,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能有其他选择吗?
另一方面,倘若诸葛珪身死,诸葛兄弟就会离开泰山郡,这对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势力范围都要局限泰山郡的季秋来说,无疑是大大不利的。
所以季秋给诸葛珪治病的首选目标,自然是治好诸葛珪。
但若是达不到,那之前也得维持诸葛珪的状态,让他多活几年。
倘若能让诸葛珪活到诸葛兄弟全都成年,并认可了季秋,那也就无所谓死不死了。
不过无论是治好诸葛珪,还是为诸葛珪延长寿命,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毕竟这可是已经病入膏肓,药石难医的人。
别说是三国时代,就算是在现代,这样的人也不好救啊。
不过季秋手中却是有着一张王牌。
那便是张仲景。
从张仲景投靠季秋,已经两个多月了。
这两个月的时间中,张仲景建立了医疗队、防疫队。
为季秋培养了大量医疗防疫方面的人才,可谓是成果斐然。
不过这都是次要成果。
张仲景的真正成果,是将现代医学体系,与龙气三国医学体系,进行了初步融合。
他的医学水平,尤其是内科医学水平获得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