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糜竺支持陶谦攻打季秋,也就可以理解了。
虽然因为豪族身份,季秋的治下政策,对他们的伤害并不是很大。
糜竺自身对季秋也颇有好感,觉得他应该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
但一方面,糜竺如今是陶谦的别架,为了自身的上进心,他必须鼓动陶谦进取。
毕竟只有陶谦的权势越大,他们糜家的权势,才能跟着越大。
另一方面,糜家的根基在东海郡,靠近青州,且糜家精通商贸,若是陶谦能够拿下青州,对糜家的商业版图来说,可是有着极大好处的。
在陈登和糜竺之后,赵昱和王朗也先后发表了看法。
而这两人的看法,皆与糜竺一致。
当然,原因各有不同。
其中,赵昱出身琅琊赵氏,这是琅琊郡的城外初级世家之一。
琅琊郡也是徐州的北部边郡。
这个郡西接泰山郡,北连北海郡。
对赵昱而言,他倒并不看重陶谦拿下青州后的利益。
只是对于如今的琅琊郡世家大族来说,实在是太没有安全感了。
泰山郡和北海郡都已经落到了季秋的手中。
天知道季秋什么时候会打过来。
一旦季秋打过来,就凭他对治下世家大族的狠辣手段,那他们可是绝对讨不了好去的。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不忍言之事,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先发制人,先让陶谦消灭掉季秋为好!
而王朗则是单纯看季秋不爽,想为天下人除害了。
王朗出身东海王氏,出身也是城外初级世家,不过他却是海内大儒。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看法与崔琰有些类似,都是认为季秋乃是天下大敌。
但凡有机会,必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他比崔琰还是好一些,至少做不出崔琰那种,安排别人去送死,自己逃命的行为。
多少要点脸!
如此,四位文职重臣全都发表了看法,三比一。
不过因为下邳陈氏的实力极强,乃是城外高级世家,所以陈登一人的意见,便可抵得上其余三人。
所以文官体系的情况,应该是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
随后陶谦又询问武将这边的意见。
而徐州武将第一人臧霸的意见,自然是极其明确的:“打!一定要打,属下愿为使君统领大军,若是不能消灭季秋,占领青州,愿提头来见!”
臧霸是昔日泰山臧氏的家主,不过如今泰山臧氏已经不存在了。
早在季秋初到泰山郡,清除的第一波世家里,便有泰山臧氏!
宗族被灭,臧霸对季秋的态度,自然是不共戴天!
他这两年来,心心念念的就是找季秋报仇雪恨!
可惜季秋根本就没给他机会。
泰山郡的徐州通道从内部一封,臧霸根本就打不进去。
后来季秋走出泰山郡,挑选的出兵方向又是青州。
这导致臧霸只能是看着干着急。
如今总算是找到攻打季秋的机会了,他自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而在臧霸同意以后,孙观也跟着发表了同意意见。
孙观本是臧霸的部将。
但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然后被陶谦任命为骑都尉,获得了与臧霸同等的地位。
不过其在诸多事务上,依然是唯臧霸马首是瞻,与臧霸共进共退。
最后仅剩曹豹了,不过他并没有发表意见。
因为他是陶谦部将,是陶谦上任徐州刺史时,带来的丹阳兵主将。
所以在徐州众文武中,其实他才是陶谦的嫡系家将。
一般来说,在徐州高层议事的时候,如果陶谦在,他就不发表意见。
如果陶谦不在,那他的意见,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代表陶谦的意见!
陶谦在听取了麾下文武的意见后,不由笑道:“看来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大多倾向于发兵攻打青州。
既然如此,那就以臧霸为将,统领三万丹阳军,七万私军,出兵攻打北海郡,诸位以为如何?”
就陶谦的个人想法来说,其实他也是倾向于去攻打季秋的。
其一,陶谦也是一位豪杰,本身也有雄心,尤其是身处大争之世,自然是也想要争一争。
如今既有大义在手,又有稳定的外部环境,实乃攻打青州的天赐良机,自然是不想放过。
其二,季秋的威胁不可小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季秋展现出来的潜力看,他的未来不会局限在青州一地。
等他占领了青州全境,很可能会向徐州开战。
所以他提前攻打青州,也是在给未来消除隐患。
其三,可以借助青州之战,消耗境内世家大族的势力!
对任何一位诸侯来说,如何控制境内世家大族的势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毕竟资源就那些,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