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明族长强调说:“火龙果金玉良言,不造则已,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做出来百年工程,我这些都是跟火龙果学的,如果他不离开凤凰岛,他当族长也没有人反对吧。所以对于火龙果必须言听计从。你们也都说说是不是不这回事?”
余从接话还说:“族长大人耳聪目明,心智非凡,看人很准。做大事者也要具小节,我只有一句话,听话照做,定能成功。”
成形的龙船长九十九丈,宽十九丈,百米黑檀三根相接作为前后的主承龙固。这样巨大的船舰,组建成功,非人力所为。
原计划是在修建的码头里建造,无奈码头施工比预计的要浮躁,进度缓慢。
只要把沙盘和模型精益求精,把图纸修改了又修改,反复的实验,不厌其烦的组装模型,其目的就是加工出来的零部件,精准到分毫,这样造船和建造码头同时进行,不耽误时工。
等码头建好后,在码头船坞内对大船进行组装。其实建造也必须这样一件件的加工,再进行组装,一样的工作,只是转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模型从三丈到十丈的船只造出来数十上百年个,就是要把近百丈的龙船缩小十倍数十倍的不断的,反复实际验证,观察记录的数据纸张就堆积如山,在这些数据中总结提炼出龙船最为精准的标准。
高标准必然严要求,每块板材,任意个梁椽,所有的辐条,每一个卯榫,对接之处要求极为苛刻,对工匠精挑细选,百里挑一,千里挑一。
西山岛不像陆地,只有这么多人,为得到能工巧匠,只能不断的反复的培训。
自此改变了男女不同工的现状,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选择了女人参与,同工统筹。
还真培养出来余翠华、鼋贞玉和余凤鸣三个巾帼大匠。他们心细如发,钉楔卯榫,精准无物,事实胜于雄辩,让人叹为观止,简直怀疑自己的眼睛,经过反复测量和验证,分毫不差。
白天工作,晚上和几个男工匠对选拔的优胜之人进行教育培训,共同学习和进步,大家在一起谈论,实践,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出来,畅游大海,百年不损的龙船。
对于火龙果而言,造船的经历还要跟踪问效,任何蛛丝马迹,都要引起重视,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梦中都在吹着尘土找裂纹。
大家众志成城。虽然所有人都无可挑剔,但是马虎不得,松懈不得。
说起造船的梦想,要从火龙果五岁说起。其曾祖父龙廷就热衷于建造大船,曾造出黑牛寨,乃至于整个滇海最大的船只,船长十丈,第一艘在山林中,极易取材,但是远离海岸,十头牛都拉不动,无法下海。
第二艘确实在海边,但是无法远航。就这样大船被搁置了,耳濡目染的火龙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造船的种子就这样种在新田。
八岁时,建造巨轮大舰的种子萌发了,但是没有人相信他,工匠龚何拒绝他的参与,也不给他任何机会。
但是火龙果从来没有放弃,带领东觉、突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偷偷制造模型,日夜实验演练,他始终相信自己有一天必然会造出来比祖父的那艘还要大的船,并且远航万里,畅游滇海。
火龙果就告诉曾祖父:“修条通往海里的路。”砍伐树木,铲平阻碍,路修好了,船还是原地不动,实在是太重了。
火龙果用筷子在饭桌上演示让盛满食物的陶盆滚动,龙廷恍然大悟,说:“兴家兴国兴滇海,非此儿不可,只是老朽难见了。”
曾祖所造大船再一次失败,之后陆地上再没人敢尝试。但火龙果从来没有停止过尝试,他用模型改造曾祖父建造的大船,在失败中找到经验。
他从来不认为曾祖父是个失败者,相反他崇拜曾祖父的智慧和勇敢。他心中总有个理念,人,特别是人类,要有尝试的勇气,也有试错的机会,都是在不断挫折中进步。
老人没机会再尝试,也见不到自己建造的大船,但是后继有人,自己努力去实现黑牛村,乃至整个人类的这一壮举,如果自己实现不了,就子子孙孙,无穷极的尝试下去,总会有一天会实现的。
如果连失败都不能接受,接不会取得胜利,火龙果告诉所有人,勤劳和努力的会深入骨髓,成为血脉,生生不息,世世代代的积累并传承下去。没有白流的血汗,只要不懒惰,目的总能实现,如同缓慢的蜗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水滴石穿,积沙成滩。
经火龙果反复实验,技术和质量已到达能建造大船的标准了,只是族人们害怕失败,特别村寨里有话语权的工匠阻止他的计划实施。原来是龚何的父亲丘图,现在是龚何,族长也站在他们一边。
日月在天,久存永照,风雨雷电,天道自然。春夏秋冬,四时循环,天地万物,乾坤万物以养人,不用才是违反天道。
冬去春来,寒暑交替,转眼又三年。
工匠们昼夜施工,风雨无阻,码头建好,大船初具雏形。施工主要集中在码头船坞里,其他人用剑麻和棕榈材料编制缆绳,制作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