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顾梅的脑回路也同样异于常人,不但不觉得顾来安这番话离谱,反倒认为十分有道理!
“我也想嫁到朱家去,姥跟我说了,等我嫁过去,家里家外的活计都不让我干,让我在家什么样儿,在朱家依旧是什么样儿,谁也不能使唤我做事!”
“还是姥知道疼人!既然姥都说这话了,你还犹豫什么?”
顾梅顿了顿,指了指外头:“爹八成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我怕要是跟爹说了,爹会打死我!”
提起顾连山,顾来安烦躁起来,怨怼了一句:“爹就是个偏心眼的!”
这话顾梅很是赞同:“爹不止是个偏心眼的,还是个见不得我好的。你都能看出这门亲事的好,爹还能看不出来?若是应了这门亲事,那爹的心里还有你我,若是不应下,怕是存了别的心思……”
若真是这般,那这门亲事可真就悬了……
顾来安急了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没多会儿,忽然想起一事。
他停在顾梅跟前儿,悄声问她:“前几年我们到姥家玩耍时,朱家隔壁邹家的闺女闹出来的事,你可还记得?”
朱家隔壁邹家的姑娘……
顾梅回想一番,心中一震,想了起来。
但很快,人便羞恼的瞪着顾来安骂:“你提那事作甚?莫不是你也想我学那下贱之人的做派?!”
几年前,他们姐弟去朱家玩耍时,正好看到朱家隔壁邹家闹了一场大戏。
邹家的闺女与姨家孙表哥互生情愫,孙家便请了媒人来邹家提亲。
可邹家想把闺女往北安城嫁,便不同意这门亲事。
谁料,邹家的闺女说,她先前跟孙家表哥一起进山挖山菇,后来碰到了大雨,在山洞避雨时,俩人有了肌肤之亲,不嫁孙家表哥的话,她也就没了活路。
这事要是私底下说也不算什么大事,遮掩过去就行了,可偏偏邹家姑娘当着邹孙两家、以及媒人的面说的,再想遮掩是万万不能了。
无奈之下,邹孙两家只能火速办了亲事。
眼下顾来安提起这事,用意是什么,顾梅又不傻,自是猜了出来。
她摇头拒绝,不接受这馊主意:“当年那事闹出来后,邹家闺女被村里人骂成了什么样儿?我要是学了她,还能有个什么好名声?”
“邹家闺女太蠢!竟是当着媒人的面说了这事,这要是只在邹孙两家人面前说出这事,事后还能传出去?”
顾梅顿了顿,若是只在邹孙两家面前说出这事,指定不会外传的,毕竟事关两家,传出去都没脸。
见顾梅有些动摇,顾来安又道:“你也别等朱家请媒人上门了,等会儿你便去朱家,跟朱家好生商议一番这事,你别出面,让朱家出面!爹心疼后面那两个小崽子,不管这事是真是假,爹都会忍下来将你嫁到朱家去。”
这话听得顾梅非常动心,不用她出面,那就不用面对她爹的怒火,她只管安生的在朱家待着,凡事都有朱家出面与她爹谈。
“主意我已经给你出了,这可是我想破脑袋想到的唯一一个好主意!你要是真想嫁到朱家去,那你便按我说的做。
你要是不愿意,按照你自个儿的意愿走,那你嫁到朱家的希望不大,只能等爹给你寻亲事,是好是赖那就不知道了。”
这话让顾梅有了紧迫感,她爹已经托了媒人在与她四处寻摸亲事,万一要是背着她定下就麻烦了!
“咱俩岁数都小,难免有想不到的地方,不如你到朱家找姥去,让姥跟你寻思寻思,看能不能行?”顾来安也知道自个儿不聪明,可又心急这事,干脆撺掇顾梅找朱家拿主意去。
这话说到了顾梅心坎上,起身往外走:“你说的对,先去问问姥。”
顾来安喜笑颜开,欢欢喜喜的将人送出去,小声叮嘱了一句:“趁着爹这会子不在前院,你到村里找顺子叔,让他赶牛车送你去朱家!”
只要他姐嫁到朱家,日后定会带着朱家来跟他撑腰!
顾梅脚下匆匆的出了院,走到半路,忽然想起李顺子贪财。
这样的天气让他赶牛车送自个儿去朱家,要是不掏出几个铜子来,人怕是会推辞不去。
想到这些,顾梅只好咬牙回去。
回到自个儿屋里,将积攒的私房钱拿出来一些,小心的放进袖子里的暗兜里,这才松了口气的往李家去。
李顺子这会子将躺下,外头实在太冷,还是被窝里暖和一些。
顾梅来家时,没瞧见他,只好跟李顺子的老娘高氏说了这事,并忍着心痛给了五个铜子。
看着手心里的五个铜子,高氏乐的合不上嘴,亲自跑到儿子屋里将人喊起来,让他赶紧穿衣,赶家里的牛车送顾梅去朱家。
李顺子不情愿,等自家老娘给他看了一眼手里的铜子后,脸上的神色立马阴转晴,利索的穿好衣裳鞋子,出去套车。
将牛车套好,又搬了些稻草放到车上,随后牵着牛车出来,指着车上的稻草说,这是让顾梅用来御寒的。
这时候也不是讲究的时候,顾梅爬上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