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棠跟在三叔公身后,祖孙俩都在灶房里整理羊肉。
羊腿和羊头全都绑上绳子,拎出去挂在廊下,半日的功夫便能冻硬。
余下的羊脖子、羊肋骨和羊脊骨,全都用水清洗一遍,放到大铁锅里开炖。
这活计顾棠交给了顾平安,让他一定要好生的干,等会儿吃肉喝汤的时候,先让他吃。
顾平安一听这话便知道,他二姐又开始忽悠他了。
他也不拆穿,让做什么便什么。
只是,这羊肉未免太多了些。
“一口气炖这么些出来,会不会太多了?要不取出来一半冻着,等下回再炖?”
“哪里多了?这羊拢共就四十来斤重,去掉羊腿羊头,这剩下的也就十几斤重。
咱们祖孙三个确实是吃不完,可你忘了,还有爹呢!下晌爹就该回来了,等爹回来,他能吃一半!”
顾棠早算好了,这肉到最后不会剩的。
“瞧我这脑子!竟是把爹忘了!”顾平安一拍脑门,把他爹今儿要回来的事忘了个干净。
提起顾连山,三叔公算了算时辰,觉得快了:“要是顺利,申时左右应当就能回来。”
“顺利应当是顺利的,就是不知我大伯娘是不是真的在山腰村。都这么久了,若是人真在那边,怕是受了不少的罪。”
顾棠面上叹了一声气,心里则不断盘算着,经过这次劫难,不知魏氏是扭转一下脾性重新做人,还是继续以往作风,来个变本加厉。
“受罪不怕,怕的是……”三叔公顿了顿,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他又给咽回去了。
这后面的话,不适合说给孩子们听,还是咽回去的好。
顾棠又不是真的孩子,三叔公能想到的,她自然也想到了。
事实上,这会子她心里好奇的不行,盼望着她爹快些回来,好从她爹嘴里套出一些关于魏氏的话来。
她非常想知道,魏氏在山腰村的境遇如何。
境遇如何?
若是魏氏知道顾棠的想法,怕是能气疯!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流落到一户没媳妇的男人家里,会遭受到何等的境遇,个个都能预料的到。
就像顾连山一行,来之前大致听了一耳魏氏的遭遇,众人心里一沉,神色都不太好看。
魏氏怕是要不好了……
虽说来之前他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等他们偷摸的溜到山腰村附近,看着山腰村破败的景象,众人还是齐齐打了个冷颤。
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村子越是穷苦,这里面住的村民越是难缠。
为了生存,穷疯的人,什么都能干的出来。
他们到达山腰村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趁着夜色,顾连山独自一人去村里溜达了一圈,发现村里没多少人,这跟村里搭建的窝棚和茅草屋对不上。
众人合计了一下,认为村里指定有不少人都去北安城了。
只是路途遥远,八成是没回来,随意在城外找地儿住一晚,等大集日结束后再回来。
晚上太黑,加上他们又不熟识村里的路,顾连山领着众人在村外草垛里睡了一夜。
次日一早,顾连山拿糖引出一个小丫头,让她指认一下王二家在哪里。
小丫头约摸七八岁,蓬头垢面,穿着破烂,长这么大今儿是头回吃到糖。
她将糖塞到嘴里,非常听话的领着顾连山抄小路去王二家。
顾连山跟在小丫头身后,慢慢出了村子。
“等会儿!”顾连山察觉到不对,忙喊停小丫头,“怎么出村了?王二一家不住在村里?”
小丫头点了点头:“王二家是半个猎户,为了方便进山打猎,他家安在村外进山的高坡上。”
说着,小丫头指向东北方向,示意顾连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
“看到那个高坡没?王二家就在那高坡上。”
高坡是看到了,但没看见上面有屋子,顾连山故作一脸叹服状:“王二家胆子真大,竟是独门独户的住在村外。”
“他们家没有孩子,也没有爹娘,就他们兄弟三人住在上面,胆子自是比旁人大些。”
小丫头一边说着,一边领着人继续往那边走去。
没孩子没爹娘,只有兄弟三人?
顾连山心里猛然一松,远离村子,又只有三人,这下不用担心了,他身后可是藏着十几个人的!
赢面在他这边。
藏在不远处的其他人,也都听到了俩人的对话,顿时信心大增,放轻脚步的跟在他们身后,没多会儿,一前一后的上了高坡。
到了高坡上,顾连山终于看到了屋子,是两间低矮破旧的茅草屋。
后面的顾天宝看到这一幕,瞬间红了眼,他娘一辈子也没住过这般破旧的屋子!
顾连山朝身后瞧了一眼,示意他们藏好别出来,随后又给了小丫头一颗糖,让她先回去,但回去后跟谁都不能说这事,不然,到时就会有人来抢她的糖。
小丫头被这话唬住了,将糖放到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