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三义,故名此识为阿赖耶识。然义虽具三,而正取第三执藏义,名此识曰“藏”,即“阿赖耶”,以“我爱执藏”过失重故。
这个本来第八识的自相在阿赖耶,它是一个藏,这个藏意思开展出来是能藏、所藏、跟我爱执藏。但主要的阿赖耶是以我爱执藏为它的主要的因素,因为它的过失特别地重,这个三界的流转,主要就是我爱执藏引生的,就是这个十二因缘的无明。有无明的攀缘,才有这个行之的业力,有这个业力的薰习,才有这阿赖耶识不断地变化,然后由这个识再产生名色、生、老、病、死等等,所以它在整个生命的流转当中,它的角色特别的重要。所以我们一般讲阿赖耶就是以我爱执藏这个意思来代表,因为它的过失特别重的缘故,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它的缘故。这个是讲到它的自相门。
这个自相等于是一个第八识的一个总相,它的一个总相,就是藏,所以我们知道第八识,我们一听到阿赖耶就知道这是一个藏的意思,摄持不失的意思。这个藏意,其实因相跟果相,是一个别相,这个三相门的第一个是阿赖耶,是一个总相,这个藏是个总相;而因相就是它的一个别相。
二、因相——此识能执持一切有漏无漏色心等诸法之种子,又能跟有漏无漏色心诸法种子令生现行,以能生起现行法之种子对望诸法为因,此约“持种”之功能,为此识之因相。
这个地方容易清楚了,我们就不再消文了。说是这个自相当中,自相的阿赖耶义,有能藏、所藏、跟我爱执藏;能藏跟所藏它的本身就是一个因相,受薰持种。这样子的话,受薰持种这个能藏义啊跟所藏义啊,合起来就是因相。这个对我们来讲,它的一切种识,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这一切种就是因相,这个果相就是异熟。
三、果相——此识能引三界四生五趣等善恶业的异熟果故,为有情众生异熟总报的果体,此约“异熟”之功能,为此识之果相。
——糅合《观心法要》——
这个是从自相的我爱执藏开展出来,第八识他变现了果报,他变现果报的时候,第七意识把第八识的果报把它执取为自内我。这个时候,第八识就扮演一种异熟的功能,这个是果相。这个是蕅益大师观心法要的解释,好,我们再回到讲义来。
现在是解释这个论文里面讲:“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这是解释第八识心王的三相门。三相门,阿赖耶识是一个自相,异熟是果相,一切种是因相。我们看这个蕅祖这个注解就容易清楚。
一、名“阿赖耶识”者,此云藏识。
它有摄持不失的功能。
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即约当体自相言也。
这个藏开展出来是三种意思:能藏是约持种,所藏是约受薰,这个都是强调它的因地,就是我们这个因地啊它的造作。为什么您在大殿拜了一部八十八佛,这个因地的功能能够被保存呢?就是因为这个第八识有能藏、所藏,它有受薰跟持种的功能,等到因缘成熟了以后,它就把您这个善业的力量变现一个可乐庄严的果报,这样子我们就安立做果地,叫我爱执藏。这样子呢,换句话说,我们因果的建立,主要是因为有第八识阿赖耶的功能,这种藏的功能。这个是讲自相,再看果相:
二、名“异熟识”者,由过去善恶业习的成熟之力,所感无记果报的总主。以此异熟识体,望前善恶业习,业习是因,此识是果也。
第八识它保存了业力以后,它能够进一步地使令它内心的业力能够成熟。就像这个大地,大地它能够含藏很多的种子,它也能够滋润种子,使令它心能够开花结果。第八识亦復如是,它能够把它所摄藏的种子,到一定的力量的时候,它能够有成熟业力的功能,这种成熟业力的功能,我们安立做异熟。这个地方啊,我们再根据《成唯识论》的意思解释一下啊。
《成唯识论》在这个地方提出一个问答,它说第八识的三相门当中,是以阿赖耶为自相,最能代表第八识的功能应该是阿赖耶,为什么前面的三能变相,天亲菩萨以异熟来做代表呢?说:“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前面三能变的初能变,天亲菩萨是以异熟的功能来代表第八识,不以阿赖耶来代表第八识。
这个地方《成唯识论》做了一个解释,它说这个异熟的功能,有一个特色,就是多异熟性故。这个多呢他是多少的多。说这个异熟的功能,在整个我们流转的生命当中,它的范围是最广大的,它的范围特别地广大,所以安立以异熟来代表第八识。在这个《八识规矩颂》说是“不动地前才捨藏,金刚道后异熟空。”说不动地当然是八地啦,这八地菩萨的我空智慧,把阿赖耶的功能,这个我爱执藏的功能给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