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逢晴日 > 第86章 魂兮归来

第86章 魂兮归来

    二月初二,据传乃是尧王降生之日。
    尧重农事,定四时成岁,颁授农耕时令,故而民间祭祀尧的同时,也意在祈求风调雨顺,谷物丰登,驱逐灾祟。
    偌大神台之上,少微扮演的便是被大巫驱逐的小鬼小祟。
    大巫神之位空悬,扮演大巫的乃是神祠里资深的女巫,大巫身穿朱衣朱裳,佩戴鬼神铜面,手持彩禽长羽,伴着鼓乐声舞动,口中吟唱,舞姿具有压迫感,似在降驭那六十四只小鬼邪祟。
    少微在那六十四人之间,三十二名女巫,三十二名男巫,皆身着杂色巫服,戴着相同的狰狞鬼面,腰间系着草绳,配合着那名朱衣大巫的动作,时聚时退,踏步摆动。
    描绘着朱雀图腾的祭鼓,架在青铜鼓台之上,傩师双手击鼓,广袖飘荡,似被鼓声所震。
    祭台周围摆放着一捆捆扎束整齐、寓意丰收的谷秸,陶缸之中堆放五谷,陶瓮之内装盛酒水,谷物与酒水亦被舞蹈鼓乐震荡晃动着。
    祭台下方,百名官吏分作四列,文官持禽羽,武官持盾戈,队伍在肃穆的广院中延绵如龙,参祭者无不神情端正、和谐、肃敬。
    端立于队伍最前方的人却非天子,而是身着祭服、冠戴九旒冕的太子刘承,一侧则是其母芮皇后。
    再后方所立,乃相国严勉,太常寺卿尹邻,大司农芮泽。
    仁帝未曾亲至,三公九卿与百官也并未到齐。
    郁司巫侍立于太子侧,半垂着眼眸,神态肃正紧绷。
    自前任大巫神被处以重刑之后,神祠中再无太祝,陛下便也不再次次亲至祭祀,大多是由储君代劳。
    郁司巫还记得许多年前威武康健的天子携百官在此一同祭神的宏大场面,而今已多年再没有那样的盛况了。
    陛下近年来或以事务繁重,或以龙体欠安为由,一年之中前来神祠的次数屈指可数,但祭祀帝陵先祖、或是仙台宫设醮坛法事时,陛下却几乎从不缺席……归根结底,是陛下不愿再深信巫傩之事了。
    之所以还保留着神祠祭礼,不过是祖宗礼法不可废弃。
    可若长此以往,谁又能保证有朝一日这座神祠不会被彻底冷落?
    祭台上方的鼓声愈发密集,这激昂之音却无法让郁司巫有分毫振作之气,反而只给她带来更多的焦炙。
    她肩膀紧端着,深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收心静气,祭神傩礼何其神圣,她身为司巫却这样分神,实为不敬,只会让神祠更加不得神鬼眷顾。
    神台上,朱衣大巫双手高举禽羽,随着一声有力的鼓点声响起,大巫弓背压低上半身,双臂展开,大喝道:“——镇!”
    环绕大巫的六十四名巫者舞退数步,如遭术法压制一般,纷纷侧坐而落,抖肩摆动上身,作俯首受降之状。
    “咚!咚!咚!”
    伴随三声鼓响,大巫舞动,垂落的双手猛然高抬,再次唱喝:“——起!”
    六十四名巫者舞动起身,低矮着身形,如奴仆般向直立的大巫围聚而去。
    “咚!咚!咚!”
    又是三声富有节奏的鼓点落下。
    大巫再次高举禽羽,面向神祠正殿,高声下令:“——驱!”
    傩仪的流程大致相通,是为大巫降服一众鬼祟,将它们收作奴仆,而后带领它们前去驱逐藏在各处的不祥之物。
    此刻朱衣大巫在前,且舞且退下神台,带着身后六十四名鬼祟入神殿驱灾逐秽。
    大巫所迈之步又名“禹步”,传闻当年大禹治水时积劳成疾,双腿行动有异只能碎步踏行,因传说中大禹也是大巫的化身,后人遂将“禹步”作为巫礼舞态传承至今。
    大巫携一众鬼仆涌入神殿之后,鼓乐声中,太子刘承也率领群臣跟随入殿。
    刘承在司巫的指引下祭拜殿中供奉着的天地山泽神鬼。
    大巫吟唱着带领鬼仆驱逐各个角落中的灾秽之物。
    殿中铜铃声吟唱声嗡嗡叮叮,刘承心下不由感到紧张。
    这是他第二次代替父皇前来点神灯,在点灯之前,他需祭拜刘家先祖,而大巫则要唱诵招魂祭词,召唤先祖神灵归来为大乾赐福。
    而他每每听到那招魂词莫名只觉毛骨悚然,好似果真被先祖注视着。
    可他处处不如废太子固……先祖如此雄伟强悍,是否会对他这个储君不满?
    虽然在来时路上,舅父曾低声对他说,这座神祠早已没了所谓神力庇护,这里的巫根本没有本领招来先祖魂魄,点灯不过是个仪式罢了,不必紧张。
    但当那一句无比诡谲的“魂归来兮——”陡然响彻大殿时,刘承还是顿时竖起了寒毛。
    铜铃声中,大巫仰首高唱:“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
    殿中人无不恭谨肃容以待。
    伴随着大巫的召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