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南洋风云1864 > 第572章 三国出击

第572章 三国出击

有上限。
    家家户户贴大饼子,保证给骑兵的粮袋子装满,加上咸菜疙瘩和肉干,四五天都不需要补给粮食。
    艾因镇的农户们甩开膀子开活儿,这段时间吃的,喝的,用的,全部都归王国下发的物资,镇上的居民帮着干一天活儿,就拿一天的钱。
    迪拜王国敢于这么豪横,就是因为有大楚帝国撑腰,缺多少粮食都由帝国方面补足,绝不会让迪拜王国的臣民饿肚子。
    既然如此,那还不放开了整吗?
    次日凌晨
    也就在凌晨一两点钟的样子,清脆的军哨声响起,长长的队伍绵延向着南方行去,最前面的骑兵牵着战马而行。
    山路崎岖难行,前方的士兵们打着火把,拿着马灯,牵着战马一路向南而下,队伍绵延十多公里长。
    后方的是汽车队,八十多台汽车在马灯的照耀下,顺着崎岖的山路蜿蜒而行,自不必话说。
    每台汽车上坐着全副武装的16名士兵,而且还搭载着大量的物资和弹药,这也是快速纵队的一部分。
    最前方的骑兵是一人双马,中部的汽车队和马车队则紧随前行,最后面的依然是骑兵,但是只能说是骑在马上的步兵。
    相比较最前方彪悍的骑兵,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但有这个就足够了,到了天明时分,南下的大军已经行进了五十多公里,前锋的马队养精蓄锐已久,正是狂飙突进的时候,
    待到天明时分
    前锋骑兵纷纷上马,驱策马匹以小跑的速度前进,沿途遭遇的阿拉伯部族几乎一冲而垮,压根造不成任何的压力。
    后续的汽车队,马车队和骑兵队轰隆隆的压上,已经被击破的阿拉伯部族造不成半点阻碍,全都漫山遍野的四散奔逃。
    自艾因镇而下,一天一夜疾驰150余公里,至下午五时许,抵达伊卜里城,随即发起了迅猛的进攻。
    仅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迪拜王国的骑兵就击破一点七万多人的伊卜里城,顺利的进占这座重要的山城。
    诚如世先所料
    沿途的阿拉伯部族一击即溃,迪拜王国的南下大军长驱直入,于天黑之前彻底占领伊卜里城,彻底断绝了当地阿拉伯部族向南逃窜的道路。
    伊卜里城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是从艾因城至伊布里城的交通要道,也是从南到北的交通大动脉。
    占领了这里,等于阿曼王国的北部山区全部丢失。
    处于这区间的大大小小数十个阿拉伯部族,基本都处于当地游牧生活中,少部分农耕,无法离开当地的山间林地。
    作为一个部落酋长制国家,散居王国各地的部落酋长有很大的权利,位于马斯喀特的王国与部落酋长们是松散的领主关系,互相间拆台多过合作。
    所以在伊卜里城沦陷后,马斯喀特方面视若无睹,更别提派遣兵力去解围了,压根就没有任何动作。
    这也难怪
    伊仆里城的几大阿拉伯部族酋长自恃势力强大,压根也没有把马斯喀特王国政府放在眼中,日常的税负都是能拖就拖,能赖掸就赖掉了。
    到了这个要命的时候,马斯喀特王国自然就不会为其出头。
    在阿曼王国的西部,也出现了同样的戏剧性状况。
    萨拉王国与也门王国从两路出兵,再加上吉达王国的1900余人骑兵队,几乎与迪拜王国同一时间大举入侵,将阿曼王国的西部边境全部纳入囊中。
    这一路疾风突进,烧杀抢掠自然不在话下。
    而马斯卡特的阿曼王国政府表现的极为淡定,除了言语上的交涉以外,压根就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干涉,这让三国的军事行动格外的顺利。
    说到底。这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今在马斯卡特掌权的阿曼王国高层,主要来自于首都周边的阿拉伯部族,和王国北方以及西方的阿拉伯部族并非同根同源,平日里的摩擦也很多。
    若不是三国联合入侵,阿曼王国自己内部就打起来了,争论的焦点就是阿曼王国的主导权问题。
    周边的三国在11月中旬展开的军事行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等于说削减了阿曼王国边境部族威胁,对现今的阿曼王庭有利无害。
    至于被掳掠的人口,呵呵……马斯喀特的当权者可不在意,那都是一批乱臣贼子啊!
    世事就是如此荒诞,三国大规模的入侵行动深入阿曼王国两三百公里,最近的距离马斯卡特只有不到一百公里,仅在咫尺之间。
    阿曼王国表现的极其淡定,从头至尾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干涉。
    这让位于伊卜里城全力戒备的迪拜王国大军直接闪了个腰,在几处山口安排的埋伏战全都落了空,只能悻悻而归。
    真要说起来,这也怪不得阿曼王国。
    阿曼王国是最早的部落制国家,早在公元7世纪就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于11世纪独立。
    没过多久,就遭遇到欧洲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并殖民,延续了数百年。
    到了17世纪,当地的阿拉伯部族反抗西班牙殖民者,成立了亚里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