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人的扶持下,如今的扶桑国已经能够建造三至四千吨的驱逐舰,能够自行生产农业机械,生产大炮,枪支,生产缫丝机械和中小功率的蒸汽轮机,工业实力远超过北方的邻居大清。
明治维新的成果正在显现出来,只不过由于扶桑国的底子太薄,资源过于贫瘠,原始积累太差,这条工业化的道路走的磕磕碰碰罢了。
这个年代
已经有几十万的南洋姐前往大楚帝国和东南半岛等地,甚至远达美国,用身体去换取银钱,支持扶桑国内的工业化进程。
每年不显山不露水的就赚了几千万银洋,是扶桑国最大的收入来源,没有之一。
就这份狠劲儿,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有人会说,难道不能禁止南洋姐去大主地国赚钱吗?这就是赤裸裸的资敌。
实际上,问题不能这么看。
如今的大清国已经是烂泥扶不上墙,压根不需要外敌举国之力入侵,轻轻一推就倒了。
1900年八国入侵那时候,出兵最多的扶桑国不过是一个师团,不费什么事就占领了京城,伤亡几乎忽略不计。
就是没有这些南洋姐,该跪还得跪。
扶桑国真正损失大的是现在的日俄战争,里外已经消耗了16亿日元,依然没有看到结束战争的希望,有可能把国家都打崩了。
当前的日元是与黄金挂钩,1日元约价值1.5克黄金,购买力非常强。
16亿日元相当于3.2亿英镑,等同于12.8亿银洋,价值约12.8亿美元,这绝对是一笔惊天巨款,几乎相当于英国在南非布尔战争中的支出。
扶桑几十万南洋姐辛辛苦苦的被别人干,至少得35年才能还的清。
在原本的历史上
日俄战争过后,扶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债务,不得不加大派遣南洋姐的力度,人数一度超过130余万。大部分都客死他乡,成为扶桑国一段不愿触及的黑暗历史,那就是后话了。
话说回来,如今猖獗的扶桑国碰上惹不起的厉害角色,无论南洋姐是否存在,该打不过还是打不过。
在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的眼中
这几十万下南洋的扶桑女人也是可怜人,与各国间贸易的粮食,油料,茶叶,橡胶没什么不同,其作用甚至比不上钢铁和机械。
既不能增加扶桑战斗力,也不能削弱敌对国战斗力,汇往扶桑国内的也就是一串金钱的数字而已,用不着大惊小怪。
在当前的日俄大战中
一年几千万的外汇收入,也仅仅是一场中等战役的消耗而已,决定不了战争最后的走向。
这也是大楚帝国没有禁止的主要原因,就日俄战争拉下的饥荒,就足够南洋姐两代人去偿还了。
主要的问题不在这里,就是将扶桑国的所有出口来源全都掐死了,该崛起的时候还是会崛起。
这是国运所致,大势所趋。
在明治维新后
扶桑全国大力改革振兴,数千万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从天皇到普通町民全都如此。而且有着国运的加持,怎么能够不崛起呢?
这是世界大势所致,非人力可以挽回。
扶桑国的崛起恰逢朝鲜王国内忧外患,大清国最为虚弱之际,就是沙俄也是内部隐患重重,都不在最佳状态。
一打一个准,这难道不是国运吗?
这次对马海战的结果,大楚皇帝郑国辉心里早就有数,扶桑国海军几乎尽歼沙俄海军主力,损失只是区区的三艘鱼雷艇。
这样的结果
非但沙俄海军想不到,就连观战的欧美各国海军都想不到,这特么也太离谱了。
真心叫做;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即便换做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来打,也不敢说胜的这么干脆,赢的这么彻底,损失还如此之小。
沙俄海军第二太平洋分舰队的实力可不弱,拥有6艘新锐的主力战列舰,这其中大半都是这一两年紧急赶工出来的新舰,平均舰龄不超过5年。
这是按照法国战舰图纸建造出来的俄制战舰,由法国工程师督造,绝不是糊弄事儿的玩意儿。
此外,还有几艘波罗的海舰队的老式战列舰,纸面实力十分强大。
反观扶桑联合舰队,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好不容易凑出了一支“六六舰队”,即6艘主力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全部是从英国购买的新式战舰。
扶桑国的现有工业能力,主力战舰一艘都没法造,撑死了造个鱼雷驱逐舰之类,就是极限了。
在围歼了旅顺港里的沙俄第一太平洋舰队以后,扶桑国联合舰队里的“初濑”号和“八岛”号,已经在旅顺外海报销了。
旗舰“三笠”号在黄海之战里也伤得不轻,被炮弹打的坑坑洼洼,指挥塔都塌了半边。
所以,扶桑人最头疼的就是怎么把这战斗力给补回来。
现造肯定来不及,扶桑人急匆匆又到英国去,订造了两艘超级大战舰,每艘都能装16000多吨排水量,分别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