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1902年后,意识到大楚帝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严重限制了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向西太平洋地区的渗透,且越来越严重。
北方神州的大市场,几乎被英、楚资本占据,美资充其量能喝一口寡淡的薄汤。
尤其是楚国各大石油公司的商标和广告,几乎充斥北方神州到中南半岛的大街小巷,从城市到乡间随处可见。
利益巨大的煤油市场九成以上,都掌握在楚国六大石油公司手中。
此外还有新兴的汽油,柴油,润滑油,重油及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市场,楚国各大企业也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
隔着浩瀚的太平洋,楚国凭借着海洋优势设置了重重障碍,令美国的工业产品和石油产品很难进入西太平洋市场,话语权微乎其微。
这促成了楚国的相关企业发展成庞然大物,逐渐形成了跨国企业的体量,而美资企业却发育不良。
这一切,都是受控于楚国的太平洋霸权而形成的窘状。
要改变这一切,必须要挑战楚国的太平洋霸权。
在美西战争后
美国就有意打造一支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尤其在楚日战争后,更是加快了这一脚步。
1907年,美国将早先的太平洋中队改制为太平洋舰队,大大的提升了其地位,代表着组建一支强大舰队的开始。
太平洋舰队的母港设在洛杉矶,距离南方的墨西哥非常近。
之所以将太平洋舰队的母港设在洛杉矶,而不是加利福利亚州的第一大城市旧金山,暗含着警戒南方楚国太平洋舰队和中美洲舰队的目的。
洛杉矶位于旧金山以南600余公里,一旦南方有所异动,能够更快的做出反应,就像母鸡护崽一样,将北方的旧金山,西雅图等重要沿海城市护翼在身后。
楚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设在夏威夷珍珠港,距离洛杉矶约3200余公里,也就是四五天的航程。
楚国中美洲舰队的母港设在巴拿马另一端的科隆港,位于加勒比海一端,通过巴拿马运河能够很方便的调遣到太平洋地区来。
有这两大分舰队的钳制,美国太平洋舰队影响力很难越过中美洲,继而影响到南美洲各国,这是美国人深为苦恼的地方。
而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还有更加强大的大楚帝国本土舰队的影响力,就像屏风一样横亘在太平洋上。
一日不突破这重重的巨大障碍,美国人想要隔着浩瀚的太平洋将影响力投入到西太地区,那就等于痴人说梦。
从局势上看,完全不利于美方。
大楚帝国数十年来的太平洋霸权不是玩的,太平洋沿岸各国已经习惯于大楚帝国的存在,受到华夏文化的强烈辐射和影响,也习惯于依存和归附大楚帝国。
这就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四国,传统上依附于大楚帝国,并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
在上述南美洲四国内
华商和华人资本都占据着相当强势的主导地位,这包括智利军政府,同样不敢违逆楚国的意志。
这是因为大楚帝国就在身边,北方的巴塔哥尼亚诸省,南方的中美洲诸省,再加上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省和往来频繁的经贸联系,都将中美洲四国紧紧的栓在大楚帝国的马车上。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深受大楚帝国的影响。
不低头不行啊,大楚帝国太强势了。
以前有哥伦比亚试图挑战大楚帝国的太平洋霸主地位,屡屡出言不逊,结果怎样呢?
现在的哥伦比亚是一个纯粹的华人国家,原本的土著印第安人和土生白人要么被奴役,要么被融合同化,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前车之鉴,殷鉴不远。
智利的各大港口基本上都被华裔资本掌控,在智利的铜矿山和硝石矿山中,华裔资本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影响力渗透到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各方面。
在智利军政界高层
掌握实权的大多是一些有着留楚经历的传统世家大族,要么是毕业于楚国马尼拉皇家高级陆军学院,要么毕业于皇家海军学院,要么就是毕业于宿雾行政学院,否则得不到当地强大的华裔势力支持。
智利军政界的世家大族要么与华人贵族联姻,要么与华裔富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才能在军政界走的更远。
否则,顶了天只能止步于中层,在往上难于登天。
这也是南美四国普遍的现象,那些反对华裔势力扩张的智利政坛人士,要么遭到打压排挤,要么面临法律问题和牢狱之灾,要么频频爆出丑闻,就如同水花一样很快消失不见。
楚日战争后,这一倾向更加明显了。
华裔资本在南美四国大量开设国文学校,传播华夏文化,饮食,宗教和儒家文化影响力,形成了极强的亲楚势力。
在南美洲各国,楚国利用强大的影响力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不但存在于南美四国中,也广泛存在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委内瑞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