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眼前的一片原始旷野,方圆数百公里渺无人烟,是狮子,角马,野牛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天堂。
阿鲁沙位于一条浩瀚大河左近,在这附近的旷野上,能看见难以计数的角马,野牛和很多狮群,还有猎豹,非洲猎狗等食肉猛兽。
抬头远望,北方的乞力马扎罗山顶被皑皑白雪覆盖,与这广阔的荒野形成奇妙的自然景观,能感受到野性和自然的力量。
这条大河就是乞力马扎罗山脉的溶雪形成,水量相当之充沛。
有了水就可以开垦农田,形成村镇和城市,这是计划中铁路线的重要节点,今后还将迎来铁路建设大军。
好在这里是大片平原,且河流希少,修筑铁路的难度不会高。
司令官楚-郑汇少将骑在马上,拿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周边地形,这才认可的点点头,说道:
“传我的命令,大军在此驻扎休整一周,等待后续送来的黑奴抵达。骑兵队执行狩猎任务,为大军准备丰盛的肉食,顺便把兽群驱赶出去,弟兄们也该犒劳犒劳了。”
“遵命,司令长官阁下。”传令官立刻纵马而去,传达长官命令了。
远远的就听到部队里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现在日头还早,联军所部便以营为单位,开始就地驻扎。
一路行进到这里,东进大军的步兵已经减少到6800余人及1400余名骑兵,只剩下4个骑兵队了。
其他的兵力都在沿途驻扎,也包括部分骑兵,负责城镇警戒和通讯等任务。
好在德军指挥官保罗少将手中的兵力也不足,只有区区不足五千名德军官兵,经过这段时间的消耗,应该减少到四千四五百人左右。
一次性能够聚集起来的兵力,绝对不超过千人规模。
至于数量更多的黑人仆从军,在保罗少将的军队中,被称为“国王非洲步兵团”,最大的作战单位就是步兵团,约摸两三千人的样子。
这样的步兵团在卢旺达基加利城消灭了一个,在布隆迪消灭了半个,总数已经不足2万人,大概只剩一万五六千人左右。
知道了厉害,德军指挥官保罗少将现在不愿意与楚国军队硬碰硬。
楚国军队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意志,战斗水准及战斗素质,都远远高于英国远征军属下的几个英印旅,具备世界级的陆军强者风范。
两相比较
保罗少将更愿意去捏麦肯特少将这个软柿子,毕竟是英军成就了德属东非德军的赫赫威名,两者关系非常好。
英国麦肯瑟少将麾下的东非远征军序列中,主力是1.5万人的4个英印旅,基本上由白人军官加印度士兵组成,战斗力实在不高。
最有力的拳头部队,是由一个纯白人组成的北兰开夏营,还有一个战斗力最强的廓尔喀步兵营。
可是前者,麦肯特少将舍不得用,一直攥在手里当做远征军司令部的守卫部队。
后者只有一个营三四百人兵力,在这一年多的战斗中伤亡了一半多,再用下去就废了,还需要万里迢迢的从尼泊尔补充。
从战略角度去看
多一个英军投入非洲战场,就意味着少一个英军投入欧战,更不用说英军所需的武器、装备、补给、医药等等,都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保罗少将要尽可能地帮助德国在欧战获胜,就要最大程度的消耗英国非洲远征军,这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与楚国军队打生打死,只是无用功罢了。
即便打赢了,那有什么意义吗?
抱着这样的态度,保罗少将将德军的主力转移到中南部,更加强了对英军的袭击,这弄得麦肯特少将叫苦不迭。
谢特,说好的分担压力呢?
俗话说的好,怕什么来什么。
德属东非的中心城市多多马,这是一个聚集了三四万黑人土著的城镇,到处都是低矮的窝棚,杂乱不堪的街景,显得破败而无序。
在城市中心几百米的范围内,有高高矗立的新教教堂,白色岩石外立面的殖民大楼,还有附近修建的考究的德式小洋楼,只允许白人进入的啤酒馆和咖啡馆等等,透露出德国二十多年殖民的痕迹。
如今这里成为了英国东非远征军的司令部,麦肯特少将率领着两个英印旅和白人兰开夏营共计八千三百余人主力,就驻扎在这座城市中。
来自达累斯萨拉姆的粮食和作战物资,需要经过87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才能送达多多马。
这一路上崎岖不堪,雨后浸泡的土路更是大坑连着小坑,就连三轮车都难以推行,得靠着人抬肩扛才能通过。
为了维持在多多马前沿的驻军,有十几万黑人劳工日夜奔波在这条艰难的运输线上,每周都有上百人死于各种意外。
这还是正常情况下,若是爆发了瘟疫或热带疟疾,那损失的人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