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南洋风云1864 > 第642章 提点要求

第642章 提点要求

    奥斯曼帝国的奢华托马尔巴赫切宫殿中
    纵然以色雷斯亲王楚-郑汇殿下的眼界,也对这座宫殿的奢华感到震惊,这里曾是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居住和执政之所,如今成了远征军总司令部所在地
    在这里,占领军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对于奥斯曼帝国分割的命运,协约国军事集团和帝国本土都没有做出最后决定,只是暂以军事管制稳定社会秩序
    占领军方面已经行动起来了,源源不断的把各种文物,珍宝,财富和美女打包送上船,将返回帝国本土的运输船塞得满满当当
    无论是古老的埃及遗迹,还是拜占庭王宫珍宝,叙利亚古文明遗存,抑或教会珍藏,只要看上的就刮地皮带走
    而这正是当今时代列强的特点,到了占领区以后,怎么能不搜刮一些纪念品?
    更多的军队源源不断的派到奥斯曼帝国的各省,今后的物资会搜刮越来越多
    作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好东西自然也不少,尤其在那些官宦豪门手中
    奥斯曼帝国的未来岌岌可危,对这些曾经占有大量财富的教会和官宦上层,占领军方面自然不会留手
    要钱还是要命,只能选一条路
    楚-郑汇亲王背着手站在穹顶宫殿中,通过5.6米高的拜占庭拱券式窗户向外看去,扼守地中海与黑海咽喉要道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近在眼底
    如此壮阔的景象,初时见到极为震撼
    遥想当初
    大楚帝国远征军在血拼伊斯坦布尔防线的时候,若是有海军能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炮击这座城市,那么将大大减轻远征军的进攻压力
    但这只存在于设想中,无法成为真正的现实
    屹立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七座山峰之上的这座传奇之城,地势高耸,自海峡欧洲一侧陡直的升高数百米,占据着俯瞰整个海峡的绝对优势
    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奥斯曼帝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建立了牢固的海防炮台要塞,能够用炮火无死角的封锁海峡
    欧战爆发初期
    英国舰队试图硬闯海峡,结果被打了个灰头土脸,以损失几艘战舰的代价退出了海峡,从此断了硬闯的心思
    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拿昂贵的舰队去冒险,那太划不来了
    早在欧战爆发伊始
    1915年1月,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就提出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登陆作战,进而威胁君士坦丁堡的宏大战役计划,旨在减轻俄土战场压力并撼动奥斯曼帝国腐朽统治
    这个名为“加里波第战役”的计划,得到英法联军最高统帅部支持,可因战术执行失误和德国军事顾问的介入,最终导致战役失败,英法联军遭受重挫,损失高达数十万官兵
    无论派遣舰队还是两栖登陆作战的尝试,协约国军事集团都遭受到了惨重失败
    所以面对伊斯坦布尔战役的铁桶阵,大楚帝国欧洲远征军只能生拉硬凿,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幸运的是最后成功了
    如今回想战役中的那一天天煎熬的日子,楚-郑汇亲王都苦笑不已
    若是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空军力量,若是没有绝对优势的炮兵力量,若是没有三十几万强行征召的色雷斯义勇兵,若是没有帝国强大的弹药和物资支持,若是德军全力增援……
    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打不下这一座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欧洲古城,这里有着必然的成份,也有着幸运的成分
    站在这里
    楚-郑汇亲王殿下心中洋溢着满满的骄傲和自豪,在他的率领下,欧洲远征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铸就了赫赫武威,这将是世界级大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1918年的8月末
    帝国向欧洲增派援军的速度依然没有消减,大量爱国青年学生被派遣而来,使得远征军的规模膨胀到二百万以上(注;战争中损失了六七十万炮灰,在帝国军方的正式统计中极大的缩水)
    部分伤残士兵和超期服役老兵受到封赏,正在展开有序的退役安置工作,由殖民地部官员按规定分流安置
    战争一天没结束,向欧洲增派援军的行动就不会停止
    楚-郑汇亲王对父皇的决策心知肚明,在爪哇岛,在苏门答腊岛,在哥伦比亚,在帝国攻略占领的土地上,一直在默契的执行“腾笼换鸟”最高政策
    帝国上层军政官员谁都知道,可是在各种文件和材料中都看不到,也不允许留下相关记录,包括涉及苦役营内容的材料一律销毁,不许存档,没有任何官方资料
    所以到现在
    哪怕最资深的殖民官员,对帝国征服和奴役的土著人口数量也是云里雾里,没有个统一的口径,那就是一笔糊涂账
    反而是帝国内部的“文化新发现运动”,如今推进的如火如荼
    重大的考古发现,不断的在爪哇岛,苏门达腊岛,夏威夷和中美洲各地出现,早期印第安人与华裔之间的历史渊源被证明,佐证了帝国拥有世界范围内领土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据说早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