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内务府也发出大额订单,一方面填补战略库存,一方面引导社会产出向强化帝国基础设施领域转变
比如近期以来
皇家内府就先后列出了三十项重大基建工程,例如宿雾跨海大桥,本土三岛高速公路网,环加里曼丹岛铁路,苏门答腊沿海铁路,爪哇岛东西高速公路,新西安码头改扩建,澳洲黄金海岸铁路,澳洲南北高速公路线等等一系列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
这不但有助于强化并提高帝国本土的基础设施水准,且能消化大量工业产能,雇佣大量的工人减少失业率,令整体国民经济平稳过渡到和平时代
在战争期间
皇家内务府累积了海量资金,总量高达数十亿银洋之巨,这些资金大量的投入到基础设施领域,将会产生稳定且长期的收益
帝国政府同时也发布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集中于城市道路,桥梁,火电厂和城乡道路的全面硬化,还有水坝,水渠,农田设施之类,有助于吸纳大量的破产企业劳动力
在政府的有力主导下
大楚帝国的国民经济将会平稳着落,这比美国佬完全放手不过问的自由市场经济,要强了几个冒头子都不止
大楚帝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大概位于英式和德式之间,既不像英国制度那么放任自由,也不如同德国那样威权
大楚帝国内阁总理衙门麾下各部署,都有聘用的社会智囊团提供意见,供部署大臣决策之用,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体制
比如警政总署,就有数个社会智囊团参与政策评估和事后监督,这些大多来自高等院校,工厂企业代表和社会团体的民间人士,每半年或一年发表一次报告
对社会治安评估,警容警纪监督,治安法和交通法以及其他行政法规的拾遗补缺,反映来自民众的呼声等等方面,最后汇总到警政总署高层的案头
相关的意见经过会议决策,由警政总署高层一一书面解答
举凡有助于提升警务效率,减少积弊,改善执法程序的建议,警政总署将会予以采纳,并且在帝国警界全面推行
对现行行政法规的拾遗补缺的重大建议,将会提交帝国立法会,通过议会决议后,在后续警政法规的最新版本中体现
这是一种自我修复和不断发展的完整体系,在政府各部门中都有类似机构,并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
而这一体系,在英德司法中都没有体现,是楚国独有的司法行政体系
比知前者更完善,更透明,也更受帝国臣民的普遍欢迎
在经历空前规模的欧战之后,当初悍然发动战争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与沙俄帝国纷纷解体,尝尽了威权统治的苦头
那就是一人君临天下,要么将帝国带入空前繁荣昌盛的境界,要么将帝国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前者最值得称道的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大楚皇帝郑国辉,后者反面典型就是德国威廉二世,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些狂妄自大的君主
由此引发的反思风潮,带动了大楚帝国从1918年初至今的“立宪大改制”,这是整个帝国统治秩序的重整,对未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立宪大改制”中,帝国皇室将大部分行政权利交由政府,将立法权力交由议会,只保留了最后关键的最终否则权
这也是大楚皇帝郑国辉顺应国际时事,对帝国高层体制采取的彻底改制,从“人治”转向“法治”,从君主独裁转向政府治理的重大转变
这也是他构思良久的政治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他不能指望皇储楚-郑源也有着来自后世的鲜明记忆,率领的帝国在前行的惊涛骇浪中左右逢源,那太不现实
万一触了礁,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皇家威权统治的最脆弱地方就在这里,若是顺风顺水那都好说,可万一决策失误,那么君王就要承担万千民众的怒火
如今转由政府主导,那么即便有什么政策的重大失误,最终的责任也是由帝国政府承担,与皇室无碍
帝国皇室手中还掌握着惊人的财富和军事大权,对军队高层统帅任命拥有最终裁决权,这就是最有力的地方
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敢于忽视皇权,拥有了军队,主导司法警政大权,帝国皇室的威严和财富不受侵犯,依然可以保证皇家子弟的长久富贵
“立宪大改制”对大楚帝国皇室而言,是顺应时代发展,“以退为进”的明智之举
这个时节
执掌帝国53年的大楚皇帝郑国辉要禅位,引起了帝国皇室和高层的巨大震动,叩请圣上收回成命的帖子如雨片般纷飞
这不乏痛哭流涕的老臣子们,感觉仿佛天塌了一般
可大楚皇帝郑国辉的意志不容辩驳,辛苦这几十年,将帝国带到如今辉煌鼎盛的巅峰,他也感觉到有些累了,有些乏了,想要歇歇了
人们只看到帝国皇帝高居御座之上的无上威严,极尽世间的荣光,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