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红雪给大家说,今后岳海洋同志改名为“刘安迪”,是随他姥爷的姓。
大家叫英文名安迪好了。
众人一致表示这名字不错,洋气~
这顿饭边吃边聊,谈一谈如何安顿以及今后的打算。
二珍和小珍肯定是住到彭宝昌家里去的。
孟小静自然一起跟去。
老爷子的意思是,让欧振华带三个孩子也住他家,那么大一栋房子,本来就空空荡荡的,住着不是挺好。
不过,傅红雪觉得,欧家的孩子都挺小,孩子太多,给姥爷增加麻烦,毕竟没有血缘关系,相处久了不是那么回事。
住的地方能缺么?
她让欧叔住到旺角赫德道“嘉丽花园”小区,自己在那里买了两个单元的房子,一共二十八套。
之前送给李小慧和邹少冲一套,在他们刚到港城时落脚,就是住在旺角“嘉丽花园”。
另外伍子和山娃还有安迪三个人也住一套,先落脚。
小绣的话,今年满打满算还没满十八周岁,路上问过她的打算。
这姑娘说,如果能继续读书,她当然愿意,她喜欢读书。
傅红雪也这样觉得,找个普通的工作,她随便给安排一下都行,文员、服务员之类,月薪几百块。
但是要真想有出息,还是得继续深造,当然,在港城大多是有钱的人家才能供孩子读中学,然后考大学。
但是她这不是不差钱么,大家谁愿意读书,有更高的追求,她愿意资助。
于是,最后定下了,十四周岁的小珍、十八周岁的二珍和孟小静,还有十七岁的文郁绣,通通都回炉重造,去念书!
肯定都是要从中学读的,跟不上不要紧,只要你有心学习,请家教补课就是了。
怎么的傅老板也算个富豪吧,这点算个啥。
包括欧叔家的三个孩子,还有十一岁的山娃,那自然更是要去上学了。
不过都要等到九月再去吧。
先找家庭教师给补习一番,要不去了也跟不上的。
这边大多数主流学校,都是英语中学,所以还要学英语,以及粤语。
这四个小的倒是不着急,就算晚一年,也不算什么。
四个大的姑娘就要下点苦功了,在九月开学前把英语学好,功课补上。
二珍和孟小静的年龄最大,傅红雪让她们俩不用有压力。
学习嘛,在于过程,不是一定要考上大学,但至少再多学点东西吧。
也不急着让她们工作,有收入。
有傅红雪这样的人物给他们做后盾,大家心里都感激不尽。
安迪说,他过去学的就是财会,想继续在这上面多学些东西。
傅红雪就让他去自己的青蜂投资总公司,跟着财务总监盛光辉做事。
那可是个大人才,是公司成立伊始,布莱恩刘特意挖过来的财务总监。
安迪跟着他,在手底下学东西正好。
此时谁也没有料想,安迪-刘真的在财会这方面有过人的天赋。
别看这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过去在京市只是中专毕业。
到了港城,凭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特殊才能。
终有一日,在师父盛光辉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杰出的人才,为傅红雪一直效力,立下汗马功劳。
至于伍子,他二十岁,不继续读书了,傅红雪有经营连锁酒楼,“傅记海鲜酒家”的计划,要开肯定不止一家。
打算让杨天毅、叶敬、苗子和二黑负责,伍子也跟着做。
伍子初来乍到,但是小伙子很聪明,万一是块做生意的材料呢?
让他跟着那哥几个做酒楼吧,今后按照才能再随时提拔。
吃完了午饭,傅红雪找出备用钥匙两套,交给孟宽。
让他领着欧振华一家、安迪和伍子两兄弟,直接走路去“嘉丽花园”,顺便熟悉下附近的环境。
小绣想去安迪哥住的地方,帮他们打扫屋子,也一同跟去。
二珍和小珍,孟小静想出去逛逛,就让戴荃松领她们去逛。
傅红雪进了书房,拿出几捆港币。
姥爷给了欧振华一万港币安顿了,那是人家之间的情意,她也没管。
傅红雪给了伍子和安迪各一万元港币,给小绣也拿了一万。
让他们路过汇丰银行的时候,可以存起来,随用随取。
一万元港币可能是普通人三年的工资收入,也不少了,足够几个人安顿下来,短时间内吃喝用不愁。
尤其是伍子,还有个小弟山娃要养呢。
这几个人都主动说,这个钱算借的,以后工作了要还,小绣的钱算到安迪头上。
小绣自打知道傅红雪给自己的姐姐大秀还留了好多钱,都把这些欠人家的记得牢牢的。
自己只有成为有本事的人,才有能力报答恩人,这也是她想读书的原因。
她不愿意做一个只能靠安迪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