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红楼兵圣 > 第264章 不识抬举

第264章 不识抬举

室,获得宗室的支持。
    忠顺亲王出面,负责拉拢勋贵,刘儒还是负责稳定文官,倒是如虎添翼,走的稳当,虽然成效还不大,却能让人感受到危机。
    张吉甫不怎么在意。
    人才最重要。
    勋贵里能有什么人才,不过是一帮靠着祖宗余荫的饭桶罢了。
    哪怕出几个王信这样的人,那也是贫苦出身。
    唯独寒风里才能培养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看到张吉甫的神色,太上皇也懒得再多言,张吉甫终归只是张吉甫,不是他的恩师周道丰,对不同的人,要不同的对待。
    不能按照对周道丰的要求去要求张吉甫,不光会毁了张吉甫,也会让自己出错。
    自己已经没有犯错的机会。
    不像是皇帝。
    明明犯了那么多错,身边聚拢的人却越来越多,一个个蠢货竟然拥护那样的蠢人。
    时局艰难,这样的局面交给他,他能处理好?
    太上皇不信。
    太上皇挥了挥手。
    张吉甫恭敬的倒退离开。
    大殿又恢复了宁静。
    没有丝毫的温暖,只感受到阵阵寒意,也没有丝毫的安全感,不禁裹紧了身上的御被,太上皇眯起了眼睛。
    不服老不行。
    后人自有后人福。
    可皇帝总是不能让人放心。
    想着大周目前的积弊,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有时候,看到了弊端之处,却要从别处入手,隔山打牛,往往比直面弊端效果要出众。
    太上皇嘴角忍不住露出微笑。
    自己倒是不怕斗。
    其实挺有趣。
    才一会,太上皇犯起了迷糊,瞌睡袭来,再也坚持不住,深深叹了口气,再多的想法,也化为了虚无。
    人还是斗不过天啊。
    张吉甫在太监的引路下离开午门,家里人早已在等候,伺候老爷坐上轿子,一行人离开皇宫。
    “老爷。”
    “明天王信要登门拜访老爷,此事要不要推?”
    知道老爷繁忙,府里的管家跟在轿子旁边,隔着轿子的窗帘,询问明天府里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
    宰相门前七品官。
    张吉甫虽然不是宰相,却是未来的首辅。
    管家虽然疲惫,脸上的精神却藏不住,虽然语气低调,浑身却是透出一股傲然。
    轿子里的张吉甫闭着眼睛养神。
    听着管家的话,想起了王信。
    王信的能力十足。
    用好了此人,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大同,他能打败冯庸,虽然背后有自己的支持,可首先要他立得住,自己才能在背后使力。
    “不要推,他来了后,直接带来见我。”
    轿子里传出张吉甫的声音。
    “知道了,老爷。”
    管家恭敬说道。
    那王信虽然只是游击将军,老爷却很重视此人,管家记在心里,知道自己下回应该如何对待王信了。
    张吉甫终于回到了张府。
    府里人赶来伺候。
    此时。
    王信和平儿原本已经睡下。
    平儿力疲,实在不能伺候王信,王信也不让平儿起来伺候,床铺里的平儿坚持不住,已经睡得香甜,王信披着衣服,点亮了灯火,在烛光中沉思。
    大周是在大明土木堡之后建立的。
    战乱数十年,最后大周建国,至今已经百年。
    按照时间推算的话,原本的时空应该处于万历中后期。
    大明到了万历朝,其实已经病入膏肓,因为张居正的改革,才有了万历中兴,乃至于万历中后期三大征的底气。
    大周立国才百年。
    又是大一统王朝,按道理应该还是中期才对。
    可是大周的国情不同。
    大周的战乱程度比较低,人口损失较少。
    大周开国的实力不够强势,所以妥协了许多,四王八公可以看成是对功臣的丰厚赏赐,也可以看成是功臣们的尾大不掉。
    反而是大明。
    朱元璋消灭了庞大的开国功勋势力,为中下层上升打通了渠道,赢得了更久的生计。
    而大周承袭明制。
    与大明承袭宋制不同。
    大明与大宋之间隔了一个大元,百年的时间,足以令人们断绝了文化根基。大明开国之人都是大元生人,没有一个大宋生人。
    虽然是承袭宋制,其实是择中选优。
    反而大周承袭明制大多全盘接受,土木堡之变时,大明积弊已经不少了,这些弊端多被大周继承。
    种种弊端之下。
    又有大周本身的短板。
    特别是太上皇和皇帝的皇权之争,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大周开国之初东征北伐。
    灭了鞑靼和瓦剌,又重新归化了女真,百年后,不光北边兴起了胡患,努尔干那边也兴起了蛮族各部,如今竟然有实力消灭两千京营精锐。
    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