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红楼兵圣 > 第268章 想起探春

第268章 想起探春

    历史已经证明。
    如地方乡绅大户们主导的南明。
    曾直听出了王信的话音,越发的失望。
    “想不到偌大的大周,竟拿不出可以解决辽东的方法。”
    张云承感慨。
    王信没有说话。
    以前趁着中国内乱,偷偷占据东北的高句丽,大一统的隋朝在此地栽了跟头,后来还是大唐集全国之力,数次征伐才彻底拿下。
    已经消亡的大明,自身还没有大周的皇权斗争,也没有大周实封的异姓王这些因素,结局一样栽了跟头。
    虽然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努尔哈赤这个人。
    可王信很确定,努尔干的问题不会小。
    虽然不敢肯定辽东未来的局势,可哪怕被大周平息,也绝对不简单,要耗费不少的国力。
    大同的模式,解决不了努尔干的问题,只能在努尔干发挥善后作用。
    王信说的有条有理,众人不疑。
    张云承虽然感慨,却不是很在乎,关外苦寒之地,比起朝堂大事,算的了什么。
    连陆仲恒也没有太过关注。
    大周实封四位异姓王,除了当时四王八公实力强大,太祖皇帝又不够强势外,也有封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的原因。
    辽东也好,云南也好,西北也好,大宁也好。
    税收没有多少,开支却是不小。
    沉重的负担。
    王信理解几人的想法,却不赞同,本质上还是实力不够的问题。
    大明收复了交趾,结果又丢失,从本土变成藩属国,不是军队不行,而是文官不行。
    曾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一脸诚恳,竟然说道:“不知道王将军身边可缺人手,如不嫌弃我的才能不足,愿为将军手下一书吏。”
    陆仲恒和张云承吓了一跳。
    王信也没想到。
    “程老弟,这是为何?”
    张云承连忙问道。
    曾直脸色严肃,解释道:“王将军在大同的做法与众不同,小弟大开眼界,且认为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只怕王将军不愿意收留我。”
    “怎么会,我正缺人。”
    王信笑道,“只是耽误了程老弟的科举,却是我的罪过。”
    曾直见王信没有直接拒绝,松了口气,高兴道:“科举不急于这两年,而且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反而有利于科举。”
    “这话说的不错。”
    陆仲恒认可道。
    他也是多年不参加科举,但是那些年并没有荒废。
    见状,王信也不再推迟,也的确需要人,开诚布公道:“我和大同大户们的合作,目前靠着薛家的关系维持,需要一个值得相信的人去帮忙打理,如果程老弟愿意的话,商行的事就麻烦程老弟了。”
    也不是真打理。
    如果的确是极为重要的差事,哪怕多么缺人,王信也不会所以用才见过一面的人。
    但说不重要也不至于。
    曾直的确合适。
    他到底只是个举人,自己用得起他。
    又是大户子弟,又与大同地方没有牵连,加上陆仲恒的关系,是不二人选。
    而且王信也想多了解下辽东和努尔干。
    朝廷目前没有把努尔干放在眼里,或者不够重视,王信却不敢大意。
    曾直见王信安排的差事,刚好是他想要的,内心大为感动,刚才还在怀疑此人,没想到此人做事如此磊落,曾直不再怀疑王信之言。
    也对大同的模式更为好奇。
    不过接下来,还是要等朝廷的结果,水落石出的那天,跟着王信一起回大同。
    陆仲恒点头答应。
    回去后就开始鼓动,绝对不会少了大同西军的粮草。
    送走了陆仲恒等人,王信一脸轻松。
    多久没有这么痛快。
    朝廷能安排的粮草当然越多越好,给的越多,自己的积蓄越雄厚,未来的抗风险能力就越高。
    没办法啊。
    老中人就是如此。
    广积粮是融入到了骨子里。
    平日里没事就多积蓄。
    有事更要积蓄。
    第二日一早。
    王信回去贾府,贾政果然等着王信。
    两人来到书房。
    “张阁老真的会同意?”
    贾政惊呆了。
    这大半年来,王信为了大同的事情跑上跑下,贾政看在眼里,内心却不是很坚定。
    因为王信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异想天开。
    大同军镇本来就有了永兴军和天成军,再分一路出去,设大同西军,这是人脑子想出的事?而且王信才多少岁?
    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才是佐击而已。
    才过了几年!
    又要升官了?而且还独领一路。
    从独领一军到独领一路,王信每一步都是实打实的实权武将啊。
    走的如此之稳,贾政内心忍不住羡慕嫉妒,实在不敢相信,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