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 第12章 跷脚牛肉

第12章 跷脚牛肉

码头那边干力气活的,这两年冬天我也去卖一段时间,很少见到纺织厂的工人来吃。”
    “没错。”周淼立马附和点头,“周杰他们也就是赚点辛苦钱,卖不掉的时候还得亏本。”
    周砚已经预料到他们的反应,面带微笑道:“我在厂食堂的时候,学过一道药膳,我打算把这药膳和汤锅结合,这样煮出来的汤锅不光更加鲜美,还会有一定的药理性。
    还有以后不叫汤锅,咱店里就叫跷脚牛肉,咱们周村祖上发明这道菜也有上百年了,期间还有个老中医摆摊卖过跷脚牛肉,还改良了配方,这样传承和故事性都有了。”
    “这样也行?”赵铁英和周淼对了一下眼神,听得有点懵。
    “当然,要想把汤锅卖起价,让工人们也爱上汤锅,就得给这道菜讲个好故事,从历史溯源和典故,到传承体系。”周砚自信点头。
    他拍探店视频的时候可听过太多品牌故事了,包括苏稽牛肉的,所以对于如何讲好这个品牌故事,他心里已经大概有数。
    做菜他不擅长,可讲故事是他的专业啊。
    改编不是胡编,他只是整理转述,让这道菜更早发扬光大。
    赵铁英和周淼若有所思的点头,这些事情他们不懂,但周砚说是从厂食堂学来的,那应该错不了。
    “那明天杀牛,我把牛杂给你留着。”周淼说道。
    “也不用全留,吊龙给我多留半斤,毛肚、牛肠、牛板筋每样留点,多的还给杰哥送去,咱们明天先煮一锅试试看。”周砚表情认真,“真要卖,我打算在门口砌个灶,专门用来煮跷脚牛肉,味道一飘开,比啥广告都好使。”
    “要得。”周淼点头。
    “那明天我先把你要的牛杂在江边处理了。”赵铁英说道。
    “那就辛苦赵铁英同志了。”周砚笑着说道。
    赵铁英同志和周淼同志对他的无条件信任与支持,让他大为感动。
    家人们,谁懂啊,这就是有家人的感觉啊!
    这一世,他必须要努力赚钱,尽快把欠的债务还掉,减轻爸妈的压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周砚揣着钱出了一趟门,他得到的这份跷脚牛肉菜单是后世改良的巅峰版。
    1984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大部分人还在努力追求吃饱这件事,但一些工作稳定,收入尚可的工人阶层,已经渐渐开始追求吃得饱又吃得好了。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食物的品质要求日渐提高,这是客观规律。
    跷脚牛肉从添加香料去腥,到添加中药增加风味,再到滋补养胃、祛湿驱寒、补虚强骨,就是迎合食客追求吃得好的表现。
    苏稽镇上和青衣江畔多得是卖跷脚牛肉的摊子,其中九成是他们周村人开的,每天都有新鲜的牛杂供应,主打一个便宜量大。
    周砚要把跷脚牛肉卖起价,就得做出差异化来,从味道、口感、功效三方面进行降维打击,还要讲个好故事。
    去镇上的两位老中医那里称了白芷、荜拨、草果、砂仁、山奈等十余味中药,量都称的不多,但还是花了他八块二。
    一是种类多,其次就是资格的中药还是贵啊。
    赵铁英看着周砚提着几袋牛皮纸包的中药回来,有些疑惑道:“你哪里不舒服吗?买这么多中药。”
    “我身体没问题,这些中药是加到跷脚牛肉里的。”周砚给她简单解释了一遍。
    往跷脚牛肉里加中药,一来是增加风味,其次就是增加这道菜的药膳功效,从而与其他店的跷脚牛肉形成差异化。
    “是要加一些中药,但也没那么多啊?而且中药贵,咱们村的人卖汤锅,也少有人真加的。”赵铁英皱眉道:“你这样加,怕是要亏本哦。”
    “亏不了,我心里有数。”周砚胸有成竹。
    今天晚上收工早,九十碗面早早卖完,还有几位想吃面的客人被周砚抱歉地拒绝了,让他们明天早点来。
    他爸妈吃了晚饭,带着周沫沫回去了。
    周砚把笋干泡上,又做了一坛子泡萝卜,在院子里用冷水冲了个澡,早早回了房间。
    房间很小,五瓦的灯泡勉强把房间点亮,粗粝的墙面上糊着一张张泛黄的旧报纸,玻璃窗破了一格,拿报纸和胶布糊的,已经翘边了,风从缝隙往屋子里灌。
    床就是两张条凳上铺了几块木板,高低不齐,垫被是一张很薄的老棉被,黑乎乎的,不知道哪年传下来的,躺着又硬又硌人。
    枕头是本新华字典,盖的被子也是薄薄的,一点都不暖和,晚上得把外套盖在被子上才睡得着。
    一根竹竿用绳子挂着就算是衣柜了,挂着两件衣服,两条裤子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小周是个好同志,借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了,自己一点没享受。
    周砚上辈子孤儿开局,算是挺能吃苦的人了。
    但没想到吃完自己的苦,还要吃别人留下的苦。
    造孽啊!
    赚钱!
    他现在动力满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