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后,场上再次爆发冲突。
杜舍尔在中场一记凶狠的飞铲放倒了罗伊,摩纳哥球员瞬间炸了锅。
埃弗拉第一个冲上来推搡杜舍尔,普尔索则指着对方鼻子破口大骂,众人立即围住裁判施压。
慢镜头显示,杜舍尔的鞋钉确实亮在了前面,裁判毫不犹豫地掏出黄牌。
罗伊踉跄着爬起来,突然狠狠推了杜舍尔胸口一把。
“你他妈”
他话没说完就被队友拉开。
杜舍尔却咧嘴笑了,故意用英语挑衅:“贝克汉姆我都照铲不误,你算老几?”
场边的伊鲁埃塔愤怒地抗议,认为罗伊有表演成分。
87分钟。
火药味彻底爆发。杜舍尔在中圈附近背身接球,刚想用身体倚住伯纳迪转身,罗伊就像一道红色闪电般冲了过来。
这位摩纳哥核心根本没有收脚的意思,直接一记侧向滑铲,鞋钉精准地踹在了杜舍尔的右脚踝上。
“啊!”
一声惨叫响彻球场,杜舍尔抱着脚踝在草皮上痛苦翻滚,脸上的表情都扭曲了。
他的球袜被鞋钉划开一道口子,隐约能看到渗出的血迹。
裁判的哨声尖锐刺耳,但罗伊已经若无其事地站起身,拍了拍短裤上的草屑。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蜷缩成一团的杜舍尔,嘴角甚至带着一丝冷笑。
“你以为我是那个金发宝贝?”他眨眨眼,“没事,我会打电话道歉的——要不现在就把你电话号码给我?”
裁判冲过来时,罗伊已经高举双手作无辜状。
2002年韩日世界杯前夕,杜舍尔在一次凶狠的铲抢中,直接导致英格兰队长贝克汉姆跖骨骨折。这个被称为“杀手铲球”的犯规,险些让当时如日中天的贝克汉姆错过世界杯。
事件发生后,杜舍尔的态度引发轩然大波。这位阿根廷球员不仅拒绝公开道歉,还在采访中直言:“这就是足球,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
他的强硬立场激怒了英格兰媒体和球迷,《太阳报》甚至连续多日头版刊登“足球恶棍”的标题。
在舆论压力持续发酵两周后,杜舍尔最终通过电话向贝克汉姆表达了歉意。但这个迟来的道歉并未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质疑其诚意。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事件也让杜舍尔“球场屠夫”的名号不胫而走,成为其职业生涯最著名的标签。
场边的队医提着药箱狂奔进场,而拉科球员已经愤怒地围了上来。
“你他妈找死是吧?”
奈贝特一把揪住罗伊的衣领,却被赶来的埃弗拉狠狠推开。
“你该退休了,老东西!”
埃弗拉回敬道,进一步点燃了奈贝特的怒火。
主裁判先是向罗伊出示了黄牌。
在混乱中连续向埃弗拉和奈贝特出示两张黄牌,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次报复性犯规的恩怨,远没有结束。
补时阶段,斯卡洛尼和吉维特在一次边线球争抢中发生推搡,两人头顶着头互喷垃圾话。
裁判连续出示两张黄牌才平息事态。
终场哨响时,场上已经累计出现了7张黄牌,双方球员的球衣都被汗水、草屑和血迹染得斑驳不堪。
尽管比分没有改变,但这场惨烈的较量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两支球队的铁血精神。
摩纳哥带着宝贵的客场胜利离开,而拉科则用顽强的防守证明了自己的尊严。
马克斯关掉电视,房间里只剩下屏幕熄灭前的最后一丝反光。
拉科鲁尼亚依然凶猛如昔,而摩纳哥的疯狂进攻几乎让人忘记了这是一支客场作战的球队。
但罗伊,那个永远能在最关键时刻出现在最致命位置的男人,又一次改写了比分牌。
与此同时,在巴塞罗那的办公室里,里杰卡尔德轻轻按下了遥控器的关机键。
他眼中闪烁着欣赏与遗憾交织的光芒:罗伊展现的正是他理想中的足球美学——米歇尔斯式的全攻全守,如郁金香般绚烂又致命的快速进攻。
拉波尔塔确实曾许诺过全力运作这笔转会,但最终,这位荷兰教头只能在赛后回放里反复品味那个补时绝杀的慢镜头,仿佛在观看一部未能完成的杰作草图。
而命运最残酷的玩笑在于:罗伊不但自己拒绝加盟巴萨,彻底改变了另一个天才的人生轨迹——那个本该身披红蓝战袍的魔术师小罗,最终在曼联开启了传奇篇章。
而里杰卡尔德只能在场边紧锁眉头,看着里克尔梅用他华丽而拖沓的探戈舞步,在快节奏的现代足球中跳着一支不合时宜的独舞。
每一次精妙的原地摆脱后,看台上都会响起几声不耐烦的叹息:这分明是期待闪电的战场,却来了个执意要雕刻时光的诗人。
赛后采访区同样火药味十足。
罗伊面对记者时,双手插兜靠在墙上,脸上带着标志性的从容微笑:“足球场上总有两种人——一种用技术赢得比赛,一种用犯规打断比赛。”
他微微前倾身子,直视提问的记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