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骤然听到李桥是武者,便忍不住请求李桥教自己。
“教你习武当然没问题,不过……”
李桥看了一眼郑青不算健壮的身材,迟疑道;“习武不仅需要功法,还需要大量的金钱购买药材,郑兄,你有钱吗?”
“……”
郑青张了张嘴,深深的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没有钱,连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更别说习武了。
“郑兄,我要出门买菜了,要不要一起去?”
这时,李桥看了眼外边的天色说道。
“买菜?”
活了二十几年,极少去过菜市场的郑青来了些兴趣,点头道:“同去。”
于是,两人便一起出了府,在菜市场买了菜后,回到府中由李桥亲自下厨制作晚饭。
不久后,晚饭开始了。
虽说贵为知州,但李明远家里的饭菜并不丰盛,至少没有郑青想象中的那般奢靡。
总共也就四道菜,其中一道荤菜,剩下三道全是素菜。
“都吃吧!”
李明远笑着说了一声,而后三人开始动筷。
李明远和郑青都是读书人,饭量比较小,吃的并不多,因此四道菜几乎被李桥吃掉了绝大部分。
吃过了晚饭后,李明远放下碗筷,看向郑青问道:“郑小兄弟,你可有思考过,读书是为了什么?”
郑青沉思片刻,直言不讳道:“为了做官。”
面对李明远,郑青没有说那些虚伪的话,说了也骗不过李明远。
“嗯。”
李明远倒不觉得意外,夏国九成九的读书人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他李明远当初同样如此。
“那你可有想过,当官是为了什么?”
李明远又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的郑青顿时沉默了。
当官是为了什么?
官是夏国地位最高的职业,也是有权有势的代表,因而所有人都想要当官,郑青也不例外。
可当官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郑青还真没有想过。
见到郑青久久没说话的李明远继续道:“是为了敛财?还是为了权力?又或者是为了娇妻美妾?”
“我不知道。”
郑青眼中闪过一丝茫然,财、权、色这三样东西是世上绝大多数人的追求,可郑青心中对这三样东西的渴望并不算特别强烈,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距离乡试放榜还有十来天,这段时间里,你不妨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
见到郑青回答不出来的李明远也没有强求,很快便离开了餐厅。
郑青则是在和李桥一起收拾完碗筷后,躺在床上思考着李明远那个问题。
“当官是为了什么?”
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的郑青目光放空,不断的询问着自己的内心。
…………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住在李明远府中的郑青看到了李明远的忙碌,贵为知州的李明远政务无比繁忙,天色刚亮便出门当值,直到夜幕降临方才归家。
而到了晚上,回到家的李明远也未曾闲下来过,继续在其房间里点燃蜡烛,借着烛火处理白天未尽的政务。
可以说,李明远比郑青见过的许多起早贪黑的农夫还要忙。
在李明远的身上,郑青看到了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官,看到了一个为百姓呕心沥血的官员!
清正廉洁,兢兢业业,这两个词在李明远的身上真正的具象化了。
也因为李明远十分忙碌的关系,住在府中的郑青大多数时候都是与李桥相伴,因为两者年龄相差不大的关系,两人之间意外的合得来,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偶尔李桥也会指点郑青练武,虽说因为缺少药材的关系郑青无法步入武道,但强身健体还是可以的。
此外,郑青还会与李桥一起前往菜市场买菜,亲自与菜市场的摊贩讨价还价,感受以前从未感受过的市井气息。
也就在这样的相处模式里,十几天的时间悄然流逝,终于到了乡试放榜的日子。
这一天,郑青早早的起床,与李桥一道出门前往贡院,站在贡院外等待放榜。
而此时的贡院外,大量寒门学子也在外等待着,眼中满是紧张和不安。
“也不知道这次我能不能中,若再不中,我恐怕便无法再参加乡试了。”
一个学子望着贡院的外墙,喃喃自语道,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参加乡试了,乡试三年一次,这意味着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在乡试上,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考到了如今的中年,此次若再不能中举,那他也只能放弃了。
因为他的家境并不好,父母也已经老了,再也无法如以前一般承担他读书的支出。
“我也是!我已经考了九年了,若再不能中举,我便只能回家种地去了。”
“唉!这就是咱们这些寒门学子的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