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急!
唯独李峤在那里抹汗,他可也是非常精通音律,虽然这谈不上难听,但也没有惊艳之处,唱得都这德行,演得能好到哪里去。
内心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但上了贼船的他,也只能依计行事。
忽然,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又将大家的目光吸引到台上,只见台上就只有几个乐师,而方才唱歌的学生们已经全部退去。
一番奏乐后,只见一人上台来,正是那薛均,只听他朗声吟诵道:“东汉末年.!”
众人皆是一脸迷惑。
这是在背诵文章吗?
我们今儿是来看生动教学法的,可不是来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唯独薛茂宗听得是摇头晃脑,真是沉浸式聆听。
偶尔还挑衅地瞧一眼蒋彦博。
瞧瞧!
你们瞧瞧!
自从离开你们国子监,我儿子变得多优秀。
还能背书了。
你们难道就不觉得羞愧吗?
蒋彦博则是鄙夷了这些莽夫一眼。
这也算优秀吗?老夫的三岁小孙,都比他背的好,你们真是不知羞耻。
听着听着,大家渐渐听明白,原来这是在交代故事背景。
之所以选择薛均,正如他当初毛遂自荐说得那般,他嗓门够大,在这个没有扩音器的年代,这真的就是优势啊!
“东汉末年。”
李隆基小声念叨一遍,又向陶莫问道:“待会的故事莫不是讲那三国时期。”
陶莫点头道:“正是。”
李隆基又是赶忙问道:“可有那曹孟德?”
陶莫忙道:“回禀陛下,曹孟德乃是此出戏的主角。”
“是吗?”
李隆基不禁喜不胜收。
他可是曹操的小迷弟,自称唐朝小阿瞒。
期待值立刻拉满。
铛铛铛.!
随着一阵清脆的鼓声,只听得一声叫喊:“刺客在那!”
唰唰唰!
顿时刀光雪亮。
吓得众人一惊,站起身来。。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李隆基,他拨开身前的护卫,指着台上道:“是戏来着,莫要惊慌。”
毕竟是武则天时期过来的人,见惯了腥风血雨。
大家又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小胖子出现在台上,两耳挂着长须,但似乎也被这场面给吓住了,呆呆地看着他们。
原来是虚惊一场。
众人又纷纷坐下,嘴里念念有词,无不在埋怨。
搞什么。
上来就“刺客”,皇帝在这里,你喊这两字,这不是要命么。
李峤更是大汗淋漓,开戏就出状况,这尼玛还能抢救一下吗?
而台上的令狐宝娣也是委屈。
我这一出来,你们不给掌声也就罢了,竟然还拔刀,我!
躲在一旁的王熙也是抑郁了,这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只是想到开场给个紧凑感,让皇帝快速进入状态,就没有想到这茬,毕竟他那时代,不随便喊么,当然,这肯定是不能怪自己的,立刻冲着皇甫僧念、李诫满他们抱怨道:“为何当初没人提醒我,你们在干什么?”
皇甫僧念、李诫满顿时怒目相向,还有比这更无耻的吗。
“好了!先不说了,以大局为重。”
王熙手一抬,又向台上小声喊道:“宝娣。宝娣。莫慌,继续演。”
令狐宝娣才反应过来,继续演了起来,故作惊慌,似在找躲藏之地。
不得不说,这小子演得惟妙惟肖,至少比唱功要好太多了。
这时,左右两边各出一名大汉,在台上转悠一圈,然后将他给擒住。
只见令狐宝娣摇着头,嘴里唱道:“跳龙潭,出虎穴,逃灾避祸;又谁知中牟县入网罗看陈宫把我怎样发落。”
他这一唱,众人不禁为之一怔。
哎哟!还真有些东西。
又是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但见一人行出,身旁还跟着两名士兵。
韩大锤激动道:“我儿子,是我儿子。”
这陈宫正是韩小虎所扮演的,只听他问道:“下站可是曹操?”
“哦,原来这胖子是演的曹孟德啊。”
李隆基惊喜地都坐直身子。
陶莫点点头道:“正是。据说曹操身形较胖,故而选得此子来演。”
李隆基频频点头道:“看得出,你们是有考究的,那假须红面也是颇有几分神韵啊。”
就连张嘉贞不禁小声向身旁的源乾曜道:“看着还真有些门道,不像是拿来应付人的。”
张说、源乾曜也都频频点头。
如今戏曲还是雏形中的雏形,演来演去就一出参军戏,什么妆容,声腔都很一般,在时下流行文化中,是非常非常不入流的。如今猛然见到,挂着假须,且用唱曲的声腔来说台词。
见世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