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已然听不进任何不同的声音,他仿佛在无边的黑暗之中抓住了一根最后的救命稻草,立刻重重地点了点头。“准奏!”他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急切,“立刻传长兴侯上殿觐见!”
半个时辰之后,那位须发皆已花白、身着一品武将朝服、脸上却布满了纵横交错的陈旧刀疤的老将军耿炳文终于在两名小太监的引领之下缓缓地走入了这座他已许久未曾踏足的充满了虚伪与陌生的大殿。他看着高高的龙椅之旁那个面带焦急与期盼的年轻帝王,又看了看大殿两旁那些用一种充满了“愧疚”与“期望”的复杂目光注视着他的文武百官,他那双曾在无数次沙场之上见证过尸山血海的浑浊老眼此刻却透着一股早已看透了一切的深深的疲惫与无奈。
他缓缓地走到大殿中央,跪下,声音沙哑却异常沉稳:“老臣耿炳文参见陛下。”
建文帝快步走下御阶,亲手将这位为大明征战了一生的开国宿将从那冰冷的金砖之上搀扶了起来。他紧紧地握着耿炳文那布满了厚茧的粗糙大手,声音充满了近乎于哀求的恳切。“耿爱卿,”他看着他,那双清澈的眸子里竟泛起了晶莹的泪光,“国难当头,朕知错了。朕当初不该不听爱卿的金玉良言。如今北境危急,社稷动荡,朕与这大明的江山所能依靠的便只有爱卿您了。”
说着,他转身从御案之上亲手捧起了那方由整块和田美玉雕琢而成、底部刻着篆体“征虏大将军”五个大字的沉重帅印。他将那方代表着三十万大军性命与整个帝国未来命运的冰冷帅印郑重地交到了耿炳文手中。
耿炳文看着手中这方沉重得足以压垮任何一个人的帅印,又抬起头看了看眼前这个尚显稚嫩、眼中却充满了对他无限信任与期盼的年轻帝王。他知道,自己无法拒绝,也无需再拒绝。他这位为大明征战了一生的忠诚老兵,其最终的宿命便是要用自己这最后一颗白发苍苍的头颅去为这些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们的傲慢与偏执献上最后的也是最悲壮的祭品。
他缓缓地闭上了那双早已看透了一切的浑浊老眼,而后重重地再次跪倒在地,声音沙哑却铿锵如铁、掷地有声:“老臣领旨!”
他知道,自己即将要率领着这支早已因连番惨败而士气低落的“败军”去面对一头早已挣脱了所有枷锁、正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的北方猛虎,而那场注定要血流成河的靖难之役的真正也是最为惨烈的正面交锋终于要拉开它悲壮的序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