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觉醒缺陷之眼,我成了软件界的神 > 第49章 可能的雪崩

第49章 可能的雪崩

    岳应时的建议是——
    砍掉3个完全亏钱的产品线,包括超融合、云桌面、文件存储。
    至于其他产品线,也要相应裁员,让财务走上正轨。
    这是对一季度财务的矫正。
    魏一鸣立即答应。
    ceo、人事vp完全向于启明方案靠拢了。
    裁员砍掉的主力,实际是研发部的人,加上对应的产品经理、测试,再适当精简售后。
    经过年初的调整,销售基本优化到位了,这次不会再动。
    也就是说,一刀挥下去,江耀辉承担80%失血。
    这还是不是最主要的。
    腾云一向是研发驱动型公司。
    所谓研发驱动,就是产品立项、发展方向,占主导的是研发部。
    江耀辉这几年设立了一些面向未来、带有探索性质的产品团队,靠主营产品收入孵化养活。
    商业线不是没有怨言。
    有些产品,他们认为值得做。
    比如ai算力平台。
    那是未来大趋势。
    但有些产品,像云桌面、文件存储什么的,多数人不想做。
    认为这些是成熟领域,公司又不擅长,没必要白费力气。
    至于超融合,大部分销售支持,小部分不支持。
    这个产品比较特殊,它跟云产品是一类,可以主打小规模场景,多数销售愿意卖。
    少数销售不愿意卖,因为它不成熟,而且客单价太低,完成不了业绩。
    无论他们愿不愿,江耀辉不为所动。
    他有底气,因为腾云靠技术起家。
    没有研发部,谁来兜底项目?
    但现在……
    风向变了。
    是否保留产品线、产品线保留多少人,不由得研发自己决定了。
    而是看销售业绩决定,一切由数字来说话。
    表面上,是件好事。
    这代表公司更务实了,不追求虚无缥缈的工程师文化。
    但江耀辉不这么想,他觉得,公司真的走下坡路了。
    而且,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想跟大公司抗衡?
    再无希望。
    这就是他死扛到底的原因。
    夏汽的数据恢复,他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这不是单纯靠技术就能解决的。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vp,他第一天就知道,太难了!
    但他要硬扛。
    研发部永远要扛到底。
    这是给商业线的姿态。
    什么时候松了这个口,商业线的评价就会变化:
    “我们公司研发真不行了,再也没有创业早期这么多牛人……”
    “不止没有牛人,都是一群按点打卡上下班的码农,没有拼劲……”
    这种评价,也还是次要的。
    爱怎么评怎么评!
    真正重要的是,有许多资深员工,因为不满公司文化的转变,选择了离职。
    近在眼前,超融合的郭超就是代表。
    连补偿都不要了,只想走。
    还有这1、2年来流失的人才,也是因为公司没给到位,不重视研发,认为研发不挣钱,不该牛气哄哄。
    商业线的诉求,他们凭什么不满足?
    项目需要人去临时支持,他们凭什么可以不去?
    江耀辉跟现有核心研发聊过,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想法。
    有的人明确表态:如果商业线还这么颐指气使,老板还这么对研发,他们也不想留了,爱咋咋地。
    这才是需要担心的。
    节后的裁员,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
    可能会导致雪崩!
    人走了,产品如何发展?
    人走了,项目如何维护?
    核心走了,腾云还是那个腾云么?
    会上,江耀辉没再坚持。
    在高层里,他已经是绝对劣势,坚持也没啥用。
    出了会议室,望向陆景琛和他的存储团队,摇摇头:“砍就砍吧,存储团队能力也到头了,做不动。”
    这个消息,他不打算跟陆景琛提前透露,节后再说。
    现在他只考虑一件事——
    王霁的安排。
    裁掉超融合,王霁是要保的。
    “这次夏汽的事故,他表现很好,如果不是他上门找郭超,连故障原因都无法定位,就不只是100万的损失了。”
    “才用了短短2天时间就搞定,这种人才,是腾云急缺的!”
    “就算超融合裁掉了,也得给他找个合适的岗位……”
    “只是,做什么呢?”
    “待在云产品基础架构组么?”
    “太可惜了……”
    “其他人资历太深,他不可能一下子冒头,要白白熬上几年。”
    “这种年轻人,如果1、2年不给机会,说走就走了。”
    “腾云的工资又不高,他随便一打听,外边大厂工资能够翻几倍,这边没有合适的机会,怎么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