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咸阳宫阙三万里 > 第53章 上朝(二)

第53章 上朝(二)

    帝王今日头戴十二旒冕冠,玄色龙袍上金线绣制的日月星辰纹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他单手支着下颌,另一只手随意地搭在鎏金扶手上,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轻叩着龙首雕饰。虽隔着数十步距离,方铭仍能感受到那双眼睛里的锐利——就像在章台宫夜谈时一样,仿佛能洞穿人心。
    "平身。"
    嬴政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为之一静。百官齐刷刷起身,宽大的衣袖掀起细微的气流。方铭注意到,帝王的目光在扫过自己时,微不可察地停顿了一瞬。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赵高尖细的嗓音在大殿回荡。
    方铭看到靠前有人率先出列:"启禀王上,陇西郡急报,匈奴左贤王部袭扰边境"
    方铭竖起耳朵听着朝臣们一一奏事。治粟内史汇报秋收赋税,少府令请示陵寝修葺,廷尉禀告律法修订这些平日里在竹简上看到的枯燥政务,此刻化作活生生的唇枪舌战。
    殿中原本此起彼伏的奏对声,在"楚国"二字出口的瞬间戛然而止。
    方铭看见那位提问的年轻郎官脸色刷地变白,手中的竹简"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几位武将下意识按住剑柄,文官们则纷纷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怎么?"嬴政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冰砸在大殿的金砖上,"都没话说了?"
    空气仿佛凝固了。方铭注意到站在前排的王翦背影纹丝不动,那位白发苍苍的宗正令嘴唇颤抖着,却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忽然明白,李信的惨败不仅是军事失利,更在朝堂上撕开了一道无人敢碰的伤口。
    一名身着绛紫官袍的大臣猛地出列,高声奏道:"李信丧师辱国,二十万将士埋骨他乡,按律当斩!"
    话音未落,另一侧立即有位武将跨步上前:"李将军虽败,但临阵不退,身被数创,岂可轻言问斩?"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方铭看见王翦的拳头在身侧握紧,青筋暴起。
    嬴政突然抬手,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李信之事,容后再议。"帝王的声音冷峻如铁,"寡人现在要问的是——"他目光如电,扫过每一位朝臣,"楚国,是接着打,还是等?"
    文官队列中,一位白发老臣颤巍巍出列:"老臣以为,当暂缓兵戈,休养生息"
    "不可!"一位年轻将领激动地打断,"项燕此刻必在庆功,正是防备最松懈之时!"
    方铭注意到前方的几人始终沉默不语,而王翦则目光炯炯地盯着嬴政。
    就在争论愈演愈烈之际,嬴政突然看向站在最末的方铭:"方县令,你来说。"
    听着嬴政的话,原本还略显嘈杂的宫殿瞬间安静。完后紧接着细碎的议论声如蚊蝇般在殿中嗡嗡作响。
    "这位是?"
    "好像是蓝田县令"
    "谁?您忘了,半年前"
    方铭的手心沁出冷汗,后背已经湿透,第一次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能不紧张嘛。他下意识望向王翦,老将军却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方铭深吸一口气,他整了整衣冠,稳步出列。虽然双腿还在微微发抖,但声音却异常坚定:"臣以为,伐楚之事,当继续。"
    方铭清朗的声音刚落,朝堂上顿时掀起一阵骚动。
    "黄口小儿,也敢妄谈军国大事?"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忍不住嗤笑出声。
    "看那身量,怕是还未加冠吧?"旁边的官员低声附和,眼中满是轻蔑。
    方铭站在殿中央,清晰地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质疑目光。他的脸颊因这些议论而微微发烫,却仍挺直了腰板。
    "冯去疾。"帝王点名那位最先嗤笑的老臣,"你为何不服?"
    冯去疾颤巍巍出列,拱手道:"老臣斗胆。军国大事,关乎社稷存亡,岂能儿戏?这位小大人,"他刻意在称呼上加重语气,"年纪尚轻,又无军旅经验,如何能妄议伐楚之策?老臣担心"
    "担心什么?"嬴政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担心误国误民啊!"冯去疾突然激动起来,"李信之败犹在眼前,若再听信妄言,我大秦"
    "够了。"
    嬴政轻轻两个字,却让冯去疾立刻噤声。帝王的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最后落在方铭身上:"方铭,说说理由。"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