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见他表情有点不对路,也是说完这最后一句以后,便赶紧不说话了:“陛下,臣并无他意,只是希望朝廷在推行制度时,能多替百姓着想。”
朱元璋也是冷哼了一声,“你这小子,说话总是这么直白,也不怕朕把你给治了?而且连刘基这样的大才出的主意,你似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
李可只好回道:“陛下,臣也只是一片赤诚之心,希望大明能长治久安。依臣看来,军卫法跟府兵制一样,最多只能撑几十年到一百年,一百年后,军卫法便会形同虚设。臣知道,陛下想的一定是自己想出了一个法子,然后就能千秋万代。”
“那臣只能给陛下泼一盆冷水,绝无这样的可能。”
朱元璋便又逼问道:“那你的迁都北京,就能千秋万世了?”
李可只能是回道:“不能,但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绝对比让一个将军,守在国门要靠谱得多。陛下难道就真的不怕北方出现一个南方无法控制的庞然大物么?”
“若是陛下觉得这不值得重视,有军卫法就够了,那臣也无话可说。”
朱元璋旋即又道:“说起来……刘基也有跟朕反映,不该重启分封,不该用塞王体系。你怎么看?”
李可便道:“臣没想怎么看,因为臣本身就不推荐。”
朱元璋也是差点有被他给气到:“你不推荐那你还写?”
李可便道:“本身就是为了制衡藩镇割据而临时想出来的一个主意,那陛下你说,如果是定都南京,不用藩王,那用谁?”
这话倒是反过来把朱元璋给问到了。
毕竟他自己手底下的人到底忠心不忠心,李可不清楚,他自己难道还不清楚么?
李可记得北伐之后,朱元璋一直把徐达给安置在北京镇守北方。
然而这样也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徐达家的闺女,都要嫁到他朱家。四个闺女,就嫁了三个。
而且徐达家的闺女,似乎还很小就进宫去侍奉马皇后。
若没有这层关系,朱元璋估计可不敢让徐达一个人在北京守这么多年。
朱元璋微微地点了点头,确实不用藩王、塞王,北方派什么人去镇守,的确是很棘手。
不过既然这是不推荐的,那他也就不再去深思了。
只见各种迁都方案又重新在朱元璋的脑海中飞快闪过,最后他也不禁是叹了一口气。
“或许……迁都北京,便是最好的选择了吧。”
李可便道:“臣以为,迁都北京也不用说一下子就去迁。起码要在北方先建立好防线再去谈迁都之事。何况如今蒙古人都还没有被打灭,可以先在南方待个十年八年,再去考虑迁都之事。”
这点道理,不用李可说,朱元璋自然也明白。
李可见对方一脸沉思的模样,也在心里面想,自己这么一弄,会不会改变历史?
为了更快地迁都,朱元璋说不定会加大加快对草原的征伐。
可别到时候,为了急于求成,发生什么意外。
当然了!
就算是发生意外也不关李可事。
……
当气氛冷了下来后,李可又明知故问道:“陛下,臣有一个问题!”
朱元璋瞄了李可一眼,“你说。”
李可便说了,“陛下打算什么时候把公主许配给我?臣已经年满二十,确实该到了娶妻的年纪,什么时候臣可以去见一见公主?”
朱元璋当场便皱着眉头,看着李可,“你再等个十年八年吧。”
李可不乐意了,“为何?”
朱元璋:“因为朕的女儿都还没有长大。”
李可:“那你又说把公主许配给我?”
朱元璋:“朕说了许配,没说如今就许配。还有,你那么着急做什么?”
李可便道:“这传宗接代之事,那肯定得着急。而且驸马都尉好!俸禄肯定比如今的翰林院典籍多。关键驸马都尉还不用干活!”
朱元璋:“……”
这话把朱元璋给说得,直接就嘴角抽抽了起来。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啊?
朱元璋便问道:“你当官就是为了俸禄?”
一脸看错了李可的表情。
李可也理直气壮了起来:“谁当官不是为了俸禄,不要捂着自己的良心说话,当然,既然俸禄拿了,肯定也要为朝廷,要为陛下,要为天下穷苦百姓做点事。臣家里还有弟弟要养呢,此时若是能立马晋升为驸马都尉,迎娶了公主,那今后臣跟臣弟的吃喝就永远也不愁了。”
朱元璋:“……”
李可:“陛下你说句实话,你什么时候,才会把公主许配给我,还有,今年公主都多大了。”
朱元璋只想把这小子拖出去打一顿。
这人的脑回路,不属于正常人的范畴。
唉~不过可能这天才之辈,都这样吧。
朱元璋便道:“朕的公主,最大的才八岁,最小的,如今还在乳母那里吃奶,你再等个十年、八年的,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