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的地点在明州,主要负责人是汤和,没错,就是那个从小跟朱元璋一起长大的汤和。
当然!
汤和的任务主要还是往北方,也就是天津一带运送漕粮。
跟李可的南下,却不是一路的。
李可接下来的考察路线是,从南京出发,往东,先到镇江府,然后到常州,紧接着是苏州,从苏州,开始南下,路过嘉兴、杭州,然后绍兴,明州,台州、温州,再往西,经金华,衢州,接着南下,经延平,最后抵达福州、泉州。
全程都可以说是陆路。
至于这随行的人员嘛……
张尚贤张检校肯定是要带上的,然后还要带上的,就是自己弟弟李以。
张尚贤听了李可的介绍,也是瞪大了眼睛看着李以,尔后对李可道:“你说他是你弟弟!?”
李可逗对方玩道;“怎么,难道不像吗?这是跟我长得一模一样!”
张尚贤听了都想喷李可一脸,“你长得这么柔弱,你弟弟长得这么粗壮,你不说这是你弟弟,我都以为是宫里的哪个陛下的亲卫呢。”
是的!
同行的还有朱元璋派下来的宫中侍卫。
不多,也就十来个人吧。
毕竟人多了的话,这食宿什么的,其实也不好安排。
对于李可要让李以去下南洋,张尚贤肯定也是不无担心,一路上,马车内,三个大男人便挤在一个车厢里,张尚贤开口道:“下南洋比汤和北上都要危险,你真的放心让你弟弟去下南洋?”
李可在车厢里也是叹了一口气,道:“那也没有办法啊,我又没人能用,用其他人,我有点不是很放心。”
张尚贤便道:“你也是的,这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何要下南洋呢?”
对于李可这突然的动作,张尚贤肯定是不解的。
李可当然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走到这一步。
本来他只不过是想要揭下皇榜,混进宫里,随便混个官职,不至于生活拮据。
没想到……如今却是干起海商的活来了。
李可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方,只能是问道:“说起来……张检校家里有没有女儿?”
张尚贤眉头一跳,“李驸马问这个做什么?”
李可一脸自然地道:“我弟弟此番下南洋,不知是生是死,万一真的那么不幸,出事了,总得留个后代吧?所以,我想尽早帮他把婚事给解决了。”
张尚贤被李可这话给整得半天缓不过劲来。
最后只能是说道:“我家里可没有女儿。”
李可便喃喃自语道:“那难道,真的找个青楼女子,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张尚贤看着李可,真想说一句,有你这样的兄长,真是你家弟弟的福气。临死前,还先帮你弟弟打个种。
李以听说后,自然也是道:“兄长,我不生孩子。”
李可便道:“说什么傻话。不过的确,要是真生了,说不定也只能是徒增挂念而已。”
李以又道:“倒是兄长你,我不在了,你该怎么办?”
李可便道:“我没事,反正到了今年冬天,我就会跟公主完婚。到时候,有的是奴婢照顾我。”
一路上……
丝毫没有高兴,有的只有离别时的悲伤。
不过经过苏州的时候,还是被这里的景色给有点惊艳到。
算是开心了两下。
等到了明州后,李可又专门去看了看汤和。
听闻李可这小白脸来了,汤和自然也是有点惊讶。
等见过了面,才知道李可是来看他造船的,手上还有陛下的旨意,让李可可以随便参观。
其实造船这事,汤和也不懂,反正,都有工匠负责,他只需要等船造好了,就开船运粮北上就好。
找了一个副官,让副官给李可带路,看来现在的汤和还不是很谨慎。
居然敢无视他这个陛下身边的新宠。
要是李可回去说他坏话,那汤和说不定就麻烦了。
从造船工匠口中也得知,他们明州的造船技术,只能算是排在第二梯队,真正要说造船厉害的,还得是福州人。
福州人的船才是专门为远航而打造的。
把造一艘船需要多长时间,多少钱,以及运多少货,都稍稍地了解了一下。
还有亲自量了量这船的长宽,其实大部分的船,都不长,也就是十丈出头,宽的话,两丈到三丈。
登上船去,一开始没上来前,感觉这船真小,不过等上去了,你还别说,便又开始感觉有点大了。
尔后,自然也了解了一番船上的人员配置,包括他们这官府运粮的配置是怎么样的。
还有,这民间做生意的商船,又是怎么样。
不过其实得到的答案也很模糊。
毕竟他问的都是一些工匠,而工匠只负责造船,对船上的事务,其实也不一定非常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