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老弟也许教得醒哥儿过于干净了点,但该有的本事绝对不会少教,该有的心眼也绝对不会少教!
那种情况下,醒哥儿都发现了长生下毒,还能安排好自己的后事,难道他都不会抓住长生逼问一番?
不会查找证据?
醒哥儿肯定是掌握了确切的证据,至少也有九分把握是孔氏所为,只不过不愿意说出来罢了”。
霍老夫人一想果然是,更加恨得牙痒痒。
要不是打老鼠,怕伤着玉瓶,她一定赶孔氏回娘家!
霍老将军叹气,“让他去北城多看看,看多了人心险恶,就瞧得淡了。
你如果真的不放心,就多派几个得力的跟着。
这皇城脚下,我老头子难道还能叫自己的孙子出什么事不成?”
霍老将军正说着,丫鬟来报,霍伯征已经去东宫了。
霍老夫人一愣,随即大怒,“派人去追回来!”
霍伯征十五岁中秀才后,被太孙萧序当街看中,点了东宫伴读。
萧序从小就不爱读书,长大后更不爱读书了。
今上溺爱,不大管束,他就越发肆意了。
太孙都不爱读书了,霍伯征这个伴读就显得十分鸡肋。
更何况,萧序本也不是点霍伯征陪自己读书的。
霍伯征这个东宫伴读没有陪太孙读书的机会,倒是天天陪着太孙四处乱逛,玩遍了皇城内外。
在霍老将军和霍老夫人看来,霍伯征的差事就是个打杂兼拍马屁的,还是那种不正经的打杂拍马屁!
他霍家的嫡子长孙本该镇守西疆,沙场点兵,结果竟然打杂拍马屁去了!
不是太孙自己挑中了霍伯征,后来又格外看重,霍老将军从一开始就不会送霍伯征去东宫!
送去了也会找个机会逼他请辞,然后扔他去西疆历练去!
这样的差事,太孙也从来不约束他,他竟然非得要天天去,还去那么早!
除了醒哥儿醒来那天,太孙哪天在中午前起来过?
他去那么早干什么?
明明她都叮嘱他了,这几天多在家里陪陪醒哥儿,这两天要去孔家拜见的!
霍老将军叹气,“昨儿也不知道伯征跟醒哥儿说了什么,醒哥儿伤心成那样”。
长平虽然一直跟着,但毕竟是奴才,不敢偷听主子们说话,花农又夹七夹八地说不清楚。
霍老夫人想起霍幼安昏迷时霍伯征的种种表现,犹豫开口,“老头子,我瞧着伯征似乎被孔氏养歪了。
你今天去宫里求求皇上,看能不能把伯征从太孙那儿要回来。
我们霍家向来是长子征战沙场,次子继承爵位家业。
伯征也不小了,该放他去军中历练历练了”。
霍老将军重重叹了口气,“好”。
今上溺爱太孙,伯征自己肯定不愿意,孔氏也定然要闹,哪有那么容易?
……
……
霍伯征被追了回来,孔老夫人亲自带着双生子去了孔家。
孔老太傅和孔老夫人亲自站在大门外迎接。
孔家世代书香,霍伯征和霍幼安的外祖孔老太傅曾官至太傅,教导过当今圣上,先太子,以及太孙。
如今虽已致仕,在仕林中仍极负盛望。
孔老太傅只娶一妻,便是孔老夫人。
夫妻俩子嗣不丰,早年只得一子一女,其女即是孔氏。
其子早亡,留下嫡女孔雅,与霍伯征订下了娃娃亲。
另还有一个庶女孔柔,只比孔雅小一岁。
不想温太傅到年近五十竟又得了一个嫡子,取名孔灵子,正好与霍伯征、霍幼安同岁。
孔老夫人本就身体不好,生下幼子后,身体更是日渐虚弱,常年用药养着。
孔灵子自小大多养在孔氏身边,与霍伯征、霍幼安一起长大。
因为重视,几个小辈也都随着孔老太傅一起迎客,包括本该闭门读书备考的孔灵子。
霍幼安是十一年来第一次拜见外祖父、外祖母,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
见礼过后,孔老夫人迫不及待问起孔氏的病。
自从上次孔老太傅当着霍老夫人的面甩了孔氏一个耳光后,孔氏就一直闭门称病。
霍老夫人完全不怕丢孔氏的脸,当着一众小辈的面就直接道,“还病着,这都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病!
平日里活蹦乱跳的,逛这个花园子,栽那个花的,大半夜都在弹琴吟诗,吵得我老婆子在松鹤堂都睡不着。
就是一到晨昏定省的时候,还有孩子们去请安的时候就病得厉害。
郑太医说这个病他实在治不了,亲家母不放心,就劳动老太傅请几个太医瞧瞧去”。
这样的场合孔氏都没出现,孔老夫人原本只当是霍家还关着孔氏,才故意当着霍幼安兄弟的面问起来。
没想到霍老夫人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当即质疑道,“老夫人,这样的话,当着小辈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