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晚舟坐在角落,正在看陆野借给她的书,时不时抬头看一眼门口。
“等久了?”陆野在她身边坐下,额头上还带着汗珠。
“祝教授找你干嘛?”她随意问道。
“他让我去证券公司实习。”
陆野把牛皮纸信封递给她看,上面印着“申银证券实习录用函”。
“不过张劲那小子天天撺掇我跟他创业。”
“创业?”
姜晚舟想起93年兴起的全国创业浪潮,“你自己更想选哪条路?”
陆野斟酌着说:“实习稳妥,但张劲说的风口”
“陆野!”
一声清脆的叫声打断了他的话。
蒋小西站在图书馆过道,手里捧着个小礼盒。
“我跑遍整个s大才找到你。”她踮着脚尖溜进来,“我从美国带了巧克力,专门给你留的。”
她故意把盒子放在姜晚舟面前,外文标签格外醒目。
“一盒要二十块呢,不过”她看了眼姜晚舟,“可能不合你口味。”
进口糖在国内要外汇券才能买,姜晚舟瞥了一眼那盒巧克力,移开视线。
陆野把巧克力往外推了推:“我们在讨论课题。”
这时图书管理员走过来敲了敲桌子:“同学,食物请到外面吃。”
蒋小西没理,趁机挽住陆野:“文化宫录像厅今天放《西雅图夜未眠》。”她晃着两张票,“英文原声的,陪我去看?”
陆野看了眼姜晚舟:“一起去?七点前能结束,不耽误你摆摊。”
“这种文艺片要懂英语才能欣赏”
蒋小西话没说完,姜晚舟已经站起来:“我看过简介,故事很温暖。”
她合上书,“我去。”
文化宫门口贴着电影的巨幅海报,梅格·瑞恩金发飘扬,底下用红字写着奥斯卡提名影片。
大家排着队进去,几个学生正在争论西雅图是否在加州,蒋小西踩着高跟鞋过来,引来不少目光。
她将电影票递给姜晚舟,“喏,你的票。你平时很少看外国电影吧?”
“电影不分中外,好故事都值得欣赏。”姜晚舟淡淡说道。
蒋小西轻哼一声,转头对陆野说,“我在纽约留学时,每周都去电影院,那里的设施可比这里先进多了。”
“二楼视野最好。”蒋小西拽着陆野坐下,姜晚舟坐在最外侧。
灯光暗下来,电影开始了。
“汤姆·汉克斯的发音特别标准,”放到十分钟时,蒋小西凑到陆野耳边,“比英国腔好听多了。”
“先看电影。”陆野往姜晚舟这边挪了挪。
姜晚舟专注地看着银幕,中文字幕随着剧情同步出现。
蒋小西转向姜晚舟,“你能听懂吗?”
“字幕写得很清楚。”姜晚舟指了指下方。
后排传来几声轻笑。
银幕上汤姆·汉克斯正在说“destyisthgwe'vevented”,中文字幕打出“所谓缘分不过是我们编造的借口”。
“这句台词在英文里是双关语。”蒋小西指着画面说,“字幕根本翻译不出来。”
姜晚舟指着中文字幕,“翻译得很准确,只是翻译成缘分确实少了点宿命感。”
“嘘——”有人抗议,示意他们安静。
电影放到帝国大厦相遇的场景,蒋小西又忍不住对姜晚舟说道:“你知道帝国大厦吗?就是纽约最著名的摩天大楼,我在那里拍过好多照片呢。”
“每个去纽约的人都会拍帝国大厦,但真正读懂它的人很少。你觉得呢?”
这次连陆野都忍不住笑了。蒋小西的脸色沉了下来,剩下的时间再没说话。
黑暗中,姜晚舟感觉手背一暖,是陆野的手。
电影散场时,人群往外涌。
一个高个子老外不小心踩了姜晚舟一脚。
老外赶紧用英语道歉,姜晚舟想都没想就用英语回了句“没关系”。
老外眼前一亮,又用英语问洗手间在哪里。姜晚舟顺口就用英语指路,一口标准的英式发音,字正腔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了几句。
站在旁边的蒋小西傻眼了。
“你、你”蒋小西结结巴巴,“你会说英语?”
她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可姜晚舟这口英语,比她还地道。
姜晚舟这才反应过来,低头装傻:“我平时爱听英语广播,自学了一点。”
陆野若有所思地看着她,而那个外国人已经热情地掏出名片,表示希望保持联系。
姜晚舟低头看了一眼,名片背面写着“摩根士丹利港城分部。”
她收好名片,抬头发现蒋小西已经气冲冲走了。
到文化宫门口,蒋小西拦了辆出租车,她拽住陆野的袖子,“我订了西餐厅”
“不用了,”陆野抽回手,“我送姜晚舟回去。”
蒋小西的眼圈红了:“我特意从纽约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