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生很可能是因湘军已经兴起裁撤潮而退伍,当时大量的湘军士兵,在战事结束后失去军职,政府虽有一定安置,但更多人需自谋出路,当时的毛顺生更是如此。”夏草又是一大通分析。
董醉一听兴奋地说:“对呀,毛顺生是因为面临湘军的裁撤潮,而主动退伍,而并非被迫如违纪、战败溃散等。这也说明,毛顺生参军对他而言,是不得以而为之,非人生主线。”
村愚也开心高兴地说:“夏小友,你推测的毛顺生退伍的三大理由,我听了倒是很入耳,理由挺充分的。只是,毛顺生又是怎么通过什么水路、陆路回来的?”
夏草笑了笑说:“1893年时,正处在晚清时期,交通条件较为落后,没有现代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从定海到韶山冲,主要依靠水路、陆路结合的方式,行程耗时较长,估计需10半个月,甚至更久。”
村愚苦笑着说:“我只是韶山冲的土地,夏小友你能不能说说,毛顺生他是怎么从水路回来的?”
董醉看着村愚提出的问题,苦笑地摇摇头。
夏草却没有这种感觉,反而尊敬地对村愚说:“那我就先说说,从定海与韶山冲的水路行程:定海位于沿海地区,可先通过海路乘船到上海等较大的港口城市。当时的帆船航速较慢,且受风向、天气影响大,从定海到上海大约需要3-5天。从上海再沿长江乘船到洞庭湖,再进入湘江,到达湖南湘潭附近,这一段水路距离较远,顺利的话可能需要5-7天左右。”
“原来从定海到湘潭县要走那么长时间的水路呀!不过,我知道,从湘潭县到我们韶山冲已经没有水路了,只能走旱路了。”村愚一听便高兴地说。
夏草笑了笑说:“毛顺生也知道,从湘潭城到韶山冲是没有水路可走了,只能靠两条腿跑。与此同时,如今回乡,跟以前出村是大不相同了,在毛顺生心里多少有点衣锦还乡的感觉,一是他‘有钱了’;二是离家这么久,得买点东西回家;三是路经许多地方,都顺手买一点家中有用的东西,所以回家时的行季就渐渐多了起来。所以从湘潭县回来,肩挑手提已经不行了,但是在没有公路和汽车的情况下,毛顺生已经有点钱了,他从湘潭县城雇了马车回村了,本来步行可能需要1-2天,但乘坐马车,速度会稍快一些,大半天就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