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 第41章 大汉相国萧何

第41章 大汉相国萧何

    有书则长,无书则短。
    徐州的考生质量稂莠不齐。
    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成竹在胸,端的是姿态各异。
    扶苏等在考场之内作监考。
    胜在新奇,还算有趣。
    其中种种,暂不重要,便先按下不表。
    但总之。
    扶苏手中拿着一份试卷。
    正与一个面如冠玉,沉稳无比的男人对坐。
    在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的考试与判卷后,首次科举考试总算是出了个考生的位次单。
    虽说这样的考核时间对于察举制与军功爵制而言实在是有些太长。
    但是对于后世完整科举动辄七八天乃至两周的长时间而言。
    这个时间说得上是稍纵即逝。
    而在科举中,扶苏倒是没看到太多散落的人才。
    毕竟嘛。
    虽然朝廷已经做足了诚意,但是大秦之前带给百姓的伤痛还是太深了。
    在少数读过书、有学识的六国贵族与百姓当中,还有一大半不敢来参加这场科举考试的。
    生怕这是嬴政为了抓捕他们这些漏网的知识分子而想出来的阴谋诡计。
    怕一旦参加了考试,就被大秦强制征召壮丁。
    去荒阔苦寒的边塞服了徭役。
    所以参与本场考试的。
    除了极少数白身以外,便都是大秦下辖城市县乡当中的小官小吏了。
    他们乃是本朝官员,是免受徭役的,自然也就不怕。
    不过既是小吏,多数人的水平也就一般。
    其中唯一一个在明经和对策两科中均极为出彩的。
    便只有扶苏手中这份对策试卷的主人。
    也就是坐在他对面的这位男子。
    现任沛县主吏掾。
    未来的大汉第一人相国。
    萧何。
    对于题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的解释,萧何做出了和姜承奕一样的解释。
    将其解释成了“百姓能做到的事就让百姓做,百姓不能做到的话就让他们知道原因。”
    而并非是传统观点当中所认定的“愚民”思想。
    要知道。
    在上千号考生之中,只有寥寥数人能将这句话的原意大致还原出来。
    而能做到将其完全按照姜承奕的注释做出解释的,也就不过一手之数。
    在此基础上,还能以这个题目作出一篇亮眼策论的,也就唯有这个名叫萧何的男人一人而已。
    只是扶苏的面上并没有招揽到人才的喜悦。
    他只是有些不解道:
    “能将儒家和法家思想融而为一者,这世上绝对屈指可数。”
    “以你的才干和学识,绝不应该仅仅只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主吏掾”
    “我可保举先生任我大秦少府一职,即便如此,萧先生也不愿为大秦效力吗?”
    他其实本来是想直接保举萧何入朝为官的。
    因为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后,他还特意去到沛县询问了一圈周边之人。
    而无论是地方百姓,还是他的官员友人。
    在听到萧何在首次科举考试中高中,都是发自内心为他祝贺。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叫做刘邦的小沛亭长,更是激动的手舞足蹈。
    还不知从哪儿找出一瓶陈酿的女儿红来,痛饮为之祝贺。
    所以扶苏能够确信。
    这位萧何。
    无论是在学识、才干,抑或是人品、见识方面。
    都要远超他所见过的所有人!
    也包括听姜承奕讲课前的他自己!
    若是这样的大才能够入朝为官,定然能给大秦带来极大的裨益。
    但萧何却是摇了摇头,给了个托词:
    “在下目光短浅,还是舍不得沛县那群弟兄们不怕殿下笑话,这三日没见着那刘季,我还真馋他那口酒了。”
    “何况如今大秦已经有殿下这等大才出谋划策,在下若入朝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可若是在沛县为主吏掾,却是为百姓雪中送炭了。”
    这话半真半假。
    萧何前来考试,并不完全为名为利。
    姜承奕能看出来大秦迟早要完,他又怎么能看不出来?
    虽然萧何看得出来,在扶苏的几番努力下,这大秦的国运已经肉眼可见地增长了许多。
    但他知道。
    若是有朝一日大秦失去了嬴政,终究还是会如镜花水月一般,迈入灭亡。
    若是扶苏真是能托起这个暗流涌动的大秦,他的确也不介意给大秦效力,等身居高位后再逐步将沛县的好友们也一同提拔上来。
    可在简单的交流后,他便产生了一种极为失望的情绪。
    倒也不是因为扶苏很差。
    而是没有好到他的预期。
    在他看来。
    扶苏虽然能想到外儒内法的政策和修书院这样功在千秋的法子,但恐怕只是一个巧合。
    因为扶苏并没有对未来的预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