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谢母就带着谢澜音去镇上,用布票买了一块红布回来做新衣服。
借用了二嫂的缝纫机,谢母赶制出一套红裙,袖口和裙摆都用红纱做成五厘米宽的花边,让整条裙子看起来看起来格外灵动飘逸。
谢母用剩下的红纱做成花,扣在胸口的位置。
谢母让女儿过来试试。
谢澜音去屋子里换上,她拉开门出来。
几个哥哥忍不住点头,“妈的手艺还是和以前一样好,澜音一转眼都这么大了,都要成家了。”
谢母也忍不住侧过头擦眼泪。
谢澜音故意转了一圈,“妈妈,我穿着好看吗?”
“好看好看。”谢母点头,“我家小八是附近几个村子最好看的姑娘。”
“难怪妈妈都被我美哭了。”
谢母破涕为笑,“你啊。”
谢家都用红纸,红绸带装满得喜气洋洋,谢家人问邻居借碗借桌子,热热闹闹办婚礼。
几乎每一家都派人过来帮忙。
就这么热热闹闹到了结婚那天。
由谢家最大的三个兄弟带着吹吹打打的人去牛棚接顾研之。
此时牛棚的木头柱子上也贴着用红纸剪出来的喜字,远远看去格外喜庆。
顾研之穿着新买的中山装,藏青色的料子挺括得没有一丝褶皱,领口系得端正,衬得脖颈线条愈发清隽。
他肩背挺直如松,平日里总随意梳着的黑发被母亲用篦子细细理过,额前几缕发丝服帖地垂着,露出光洁的额头。
大家什么时候见过打扮过的顾研之,都感觉眼前一亮。
之前顾研之被下放过来,穿得都是洗的发白的粗布衣服,即便有十分的颜色也被淹没几分。
谢老三点头,这长相勉勉强强配得上他妹妹。
众人吹吹打打,迎着顾研之去谢家。
顾家兄妹俩也跟过来看热闹。
谢家可比牛棚那边热闹多了。
不少孩子伸长了脖子等着看新娘。
“妈妈,为什么新娘还不出来?”
“要等新郎来了,新娘才能出来。”
“那新郎什么时候过来?我想问新娘要糖吃。”
村里除了逢年过节,也就只有结婚孩子们才能吃到糖,所以听到有人结婚,除了新人的家庭,也就孩子们最高兴。
“来了来了。”
这时门外有人叫了一声。
坐在院子里聊天的人赶紧迎出去看,就看到走在最前面,穿着新衣裳的顾研之。
不少孩子都看呆了,“妈妈,这个新郎官好好看,比之前的新娘都好看。”
“别胡说。”
谢澜音也听到了外面的吹吹打打。
很快,就传来敲门的声音。
大嫂嫂过去开门。
顾研之带着很多围观的人群,走进房间,停在床前。
谢澜音抬头。
两个人四目相对,在顾研之微微愣神中,谢澜音从他的眼里看到惊艳。
人群里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
“妈妈,这个新娘好好看,比新郎官还好看。”
众人都被孩子说的话逗笑,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调侃。
“哎呦呦,两个新人还害羞了,新郎官赶紧接上你的新娘去拜堂了。”
顾研之推了推眼镜,朝着她伸手。
谢澜音将手递上去,穿上鞋和他一起去堂屋拜堂。
走出门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的恶作剧,突然撞了谢澜音一下。
谢澜音不受控制地朝着顾研之扑过去,正好撞在他的怀里。
他身上有股淡淡的墨水味,混着皂角的清爽。
“哎呀呀,这还大白天的,新娘怎么就这么迫不及待了。”
“还是顾知青好福气呦。”
“谢澜音你可要温柔一点,顾知青是城里来的娇少爷,你可别伤着人家。”
荤话总是能逗笑一批油腻的男人。
谢澜音转头,发现刚刚就是这个人撞自己。
她似笑非笑地说:“你要是再胡说八道,说这些有的没的,我保证我的巴掌就会落在你的脸上。”
男人们顿时不敢笑了。
谢澜音可是一向说到做到,而她的七个哥哥也都不是吃素的。
平时他们可没机会和谢澜音说话,本来想着婚礼可以闹一闹……
谢父笑呵呵走到主位坐下,旁边主持的长辈赶紧打圆场。
“大家让让,新郎新娘过来拜堂了。”
三哥活跃气氛,“小八,我准备了十几个红包,一会儿你拜一下,我就给一个。”
“哎呦呦,你的红包里包的是多少哦。”
“澜音,你一会儿就一直拜,狠狠挖他一笔。”
堂屋很快又热闹起来。
两人拜了天地拜父母拜哥哥嫂子,这一通下来,两个人的口袋都被红包塞得满满的。
不少人也次再次看到谢家这一家子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