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知青在上午劳动到十一点钟时,就会回来做饭,五个男知青就帮着两个女知青干完她们的活儿,他们之间合作的很是愉快。
仝樾经常来知青点儿,也就和这七个知青混熟了,两个女知青一个叫程小敏,一个叫李慧玲,两人都是来自大城市。
另外三个男知青,分别是杜东亮,胡福成和伍国庆,其中杜东亮,胡福成和李建国,三人都是来自四九城,陈向东和伍国庆两人来自南方的一个大城市。
原本玉河村是有十几个知青的,后来有几个知青找关系调走了,也有几个知青因为水土不服,经过申请后离开这里的,现在玉河村里只剩下了这七个知青。
“李哥,我听说有一套叫什么数理化自学丛书,那套书比较全面,可以找关系寄过来复习一下。”仝樾按照前世没记忆提醒了一下。
“数理化自学丛书?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套书,等我写信问问家里,这几本书你先拿去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我们。”
李建国这个人性格开朗,喜欢结交朋友,办事也踏实,就是有点喜欢炫耀,不管是炫耀自己的事,还是炫耀别人的事,只要让他知道了,就忍不住会说出来。
仝樾告别了李建国,他们这些知青下去还要去上工,只有晚上或者下雨天才有时间学习,他们也可以请假,但不劳动就没有工分,等分配粮食的时候就会减少。
洪水过去了半个月后,有两个中年人来到玉河村里打听,有没有人在河里捞到一个梳妆台。
他们说那是母亲的陪嫁,洪水到来的那几天,恰好他们的母亲生病住院了,家人们都在医院照顾母亲。也没人看着家里,才被洪水冲塌了房屋,连母亲陪嫁过来的梳妆台也被洪水冲走了。
现在母亲病好了,出院回家后没看到梳妆台,病又重了,他们兄弟俩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就从沿着河岸的村子寻找过来了。
村里人都说没见到那个梳妆台,这兄弟俩看到村民们不像说谎的样子,又去找了村长,不知道这俩人给村长说了些什么,村长就带着民兵挨家挨户的搜查起来。
“正山呐,前段时间发洪水,你家捞到一个梳妆台没有?如果捞到了就还给人家,别让人瞧不起咱们仝家人,再说了这是人家母亲的陪嫁,现在老太太病重了,一心想着要看到那个梳妆台。”
村长仝正华带着三个民兵来到家里,进门连句客气话都没有,分明就是瞧不起他们家,脸上还带着一副我为你好的表情,颐指气使的样子,让人看着就想揍他一顿。
“正华哥,你都带着民兵来搜查了,还和我说这些有卵用,随便进去看吧!”父亲嘴上喊着哥,但他脸上的表情,却露出不屑之色。
“你这是吃了枪药了,怎么给你哥说话呢!小贵,你去屋里看看,没有梳妆台就出来,真是的,我这就是想帮帮人家,满足人家老人的心愿,再说谁家没有求人的时候呢!”
仝正华别看是村长,他也怕和父亲闹翻了,当着民兵的面揍他,这样会削弱他村长的面子。
叫小贵的民兵是他的狗腿子,也是他的堂侄子,一些他不方便出手的事,就让小贵带着人去做。
仝樾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小贵从厨房里出来,嘴里还嚼着什么,看到仝樾后,连忙擦了擦嘴巴。
“你在我家厨房里偷吃什么?”仝樾几步走过去,就闻到小贵嘴里的鸡肉味,伸手一把抓住他的脖子,直接就提到院里来了。
“放开他,小樾你这是干嘛?”仝正华看到小樾像提小鸡一样,掐着小贵的脖子,憋的脸色通红,好像快要喘不过气来了,连忙开口制止。
“他偷吃我家的东西,我说正华大伯,你这是带着人到我家里干什么来了,怎么还会偷吃东西?现在谁家的条件也不好过,赔粮食吧!不然今天我饶不了你。”
仝樾小时候经常被小贵欺负,重生回来后,他早就想找机会揍他一顿了,今天正好有理,还被他逮住了,怎么能轻易放过他。
“小樾,怎么和你大伯说话呢!你小贵哥在咱家吃点儿东西算什么,正华哥你别给他一般见识。”
母亲赔笑着,先训斥了仝樾一句,又讨好般的给村长仝正华,拍了拍身上的不存在的尘土。
父亲看到这一幕,哼了一声,就走到屋里去了。
仝樾看到母亲讨好的脸色,感觉母亲有什么把柄在仝正华手中,至于他们俩之间有什么私情,仝樾猜想是不可能会有的。
仝正华虽然有些贪婪,但在男女关系方面,还是很正派的,他要在村里树立一个正面形象。
仝樾想起前世他从学校回来后,听到村里人说闲话,仝正华那方面好像不行,说是在年轻时的一次下河中伤到下面了,不然他媳妇儿王翠兰也不会欲求不满,整天指桑骂槐的说他是骡子了。
仝正华带着民兵走了,出了仝樾家的门,就踢了小贵一个跟头,“你他娘的真没出息。”然后骂骂咧咧的去下一家搜查去了。
仝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