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一月份后,冬天悄悄的来临了,大街上的人们衣服穿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厚了。
杜凌霜在十一月初的时候,终于突破到了筑基中期,仝樾把大道功法传给她,两人每天在下班后,就直接进入大道之珠内修炼。
郭运城在知道仝樾元旦节要回老家办婚礼后,就打算跟着仝樾回老家去帮忙,被仝樾拒绝了,让他在京城照顾苏雨薇,等在京城这边举办婚礼的时候再过来。
“我老家那边也没想着大办,就是走个过程,让村里人知道我是在老家结婚的就行了,主要的婚礼还是要在京城这边办。”
郭运城也知道仝樾和当地的官员们没什么来往,也犯不着请当地的官员们来参加婚礼。
再说一个小县城能有多大的官,顶天了就是初级干部,京城这边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司局级干部,更是有部级干部坐镇。
玉河村里的人们都知道当初考上大学的仝樾要结婚了,他爹仝正山从县城回来了,这几天请了泥瓦匠和木匠帮着收拾房子。
“仝军她娘是个没福气的,你们看仝军他爹,没了他娘后,这日子过得比有她在还好。”
“唉!你们说仝正山今年多大了?还没六十岁吧?”
“应该没有吧?我算算,仝军今年三十一岁,仝正山是二十岁娶的媳妇儿,二十一岁的时候有的仝军,那仝正山今年最多才五十二三岁,你问这个干嘛?”
“这不有人想给他说个媳妇儿嘛!六里铺有个女的叫穆红梅,今年四十五岁,只有一个闺女嫁到外地去了,听说她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大人和孩子倒是保住了,可以后就再也不能生了。
她男人也不正干,好吃懒做的,还天天打她,前段时间喝醉后,掉到河里淹死了,婆家看她没了男人,就想把她赶走。”
村里的魏大嫂是个媒婆,她专门给人保媒拉线,十里八乡的认识的人不少,说成一对儿人家就会给她有点儿好处,穷点儿的就给一斤槽子糕,半斤水果糖,好过点儿的就给个一两块钱。
“这倒是可以给仝正山说说,魏大嫂,你办办好事儿,这事要是说成了,仝军还能亏待你?”
“我看还是先和仝正山说说这事儿,他同意了再去说吧。”
“他肯定愿意啊!一个老光棍,晚上睡觉多孤单,再说他才五十多岁,我就不信他不想干那事儿,憋的多难受啊!”
“那行,我现在就去问问他,有没有这个意思。”
魏大嫂也想着这事儿要是说成了,会得到点儿好处,听了几个老娘们儿的话,立刻转身就走了。
仝正山正在帮着收拾房子,魏大嫂找上门来了,“正山哥,你过来一下,我有事儿和你说。”
“他婶子,有啥事儿啊?”
仝正山知道魏大嫂是说媒的,但他想着家里现在也没合适要说亲的,二儿子都要结婚了,小儿子已经转到少管所去了,听到满十八岁后,就会转到监狱里了。
“是这么回事儿,六里铺有个女的叫穆红梅……”
“啊!这不行不行不行,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传出去不让人笑话。”仝正山没想到魏大嫂是来和自己说媒的,他一听就拒绝了。
“怎么就不行了,你想想啊正山哥,你家老大现在住城里,你和儿媳妇住在楼上也不方便。
再说你那大孙子长大了,你不可能还在城里住着吧!迟早要回村里,还有你家老二在京城,闺女又出嫁了,你说说你一个人在家里,连个洗衣做饭的都没有,你怎么过日子,我这也是为你好。”
魏大嫂的一番话,让仝正山也沉思起来,他原本早就想好了,等大孙子上学后,他就准备回农村老家,可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又不会做饭,还真难住他了。
“正山哥,你好好想想吧!咱这里有句俗话,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了,你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我…可是我比人家大的多,再说人家还不一定愿不愿意呢?还有小军他们那怎么说呢?”
仝正山想到以后的日子也动了心,他不想拖累孩子们,有个女人帮自己洗衣做饭,也算是有个家了,但他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就找了个岁数大的理由。
“这好办,我去给小军说,穆红梅那边我也去说,这事儿要是成了,正山哥你可要请我喝喜酒。”
魏大嫂听了仝正山的话,知道自己的劝说让他动了心,只是担心孩子们会不同意,才没答应。
仝军听魏大嫂给自己老爹说亲,他立刻就同意了,仝军经常开车出去跑运输,他见得世面多了,思想自然也就开放了,不像在农村里的时候那么死板。
仝雪听说要给爹说亲,她更是没意见,本来父亲对她就不是很亲,小时候母亲打她,父亲在旁边看着也不说话,就因为她是个女孩,迟早是别人家的人。
魏大嫂办事很利索,争取了仝家人的同意后,就去了六里铺,找到穆红梅把这事儿一说。
穆红梅不能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