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市的发展只能说一般,市中心和大学四周的高楼稍微多一些,但越往四周去,建筑越低矮,且老旧明显。石河市东有开发区,但尚处于建设阶段,人烟较为稀少。假如以市中心为原点,沿着任意方向走上半个小时,随着建筑越来越稀疏低矮,你的心理落差也会越来越大,忍不住会有类似“从‘繁华的都市’走到‘荒无人烟的乡村’”之感。
当然,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因为日日生活在象牙塔里,学校几乎什么都不缺,所以我们并不会对周围的城市感到嫌弃。不过3个家在新疆的舍友对石河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家在哈密的老脏。老脏自认为哈密是疆内比较富裕的地方,因此对石河的落后与“破败”颇有怨言,常常后悔来这里上学。不过随着时间日久,逐渐习惯以后,也便认了命。
逛街、吃喝、上网、睡大觉,在尽情放纵之下,十一七天长假很快便过去了。接着,便迎来学校一年一度的“百团纳新”盛会。
所谓“百团纳新”,即近百个由学生组成的各类社团开展新人招募活动。这是学校鼓励的第二类合法摆摊集会活动,地点也是在运泽食府至科技一条街区域,时间从10月1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17日结束,年年如此。
在这一周内,各社团可尽情摇旗呐喊,通过张贴海报、拉横幅、摆放易拉宝等各类形式,开展招募新成员活动。
学校各类社团通常由大二至大四的学生组织和开办,并由其担任社长。由于大四面临实习和就业,总体来看,近百个社团当中,80-90都是大二或大三学生为主要负责人。
10月10日上午9点多钟,科技一条街已经陆续出现不少张贴海报、摆放桌子及印发各类宣传物料的学生身影了。为了争抢生源,很多社团提前好几天去打印店制作各类宣传物料。因为印刷量大,需求旺盛,从10月1日开始,科技一条街上几个打印店的机器便几乎没停过。制作宣传物料的人忙忙碌碌,一个人前脚进、另一个人后脚出,手里或端或捧着各类海报、宣传单页等物料,脸上或焦虑或挂着笑意,都期待着接下来的“百团纳新”,能够满载而归。
大学专业不同,课程安排也大相径庭,有课没课看不出一点规律,反正总有一些人在教室上课,总有一些人在宿舍或校园里无所事事就对了。
面对“百团纳新”这个重要的事情,很多没课的同学,活动首日一大早便开始准备社团纳新活动了,至中午吃饭时,科技一条街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到下午6点至9点,则是社团纳新的黄金时间。这时候人流量最大,各社团也严阵以待,拿出全部的热情,吆喝声、交谈声、分发宣传物料的嘈杂声等响成一片,大家铆足了劲儿,只为给社团招揽更多新人。
我和老脏一行人吃完晚饭,便跟着人流涌到科技一条街,看看都有哪些社团,以及自己是否感兴趣。
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不免被眼前热闹的阵仗所震惊:只见道路两边全是用课桌当摊位的各类社团,远远看去,有近百米远。社团种类有很多,基本上大家能想到的这里都有,学生会、棋艺社、读书社、绘画社、写作社、诗歌学社、演讲社、英语角、街舞社、游戏竞技社、旅游社、瑜伽社、毛思学社、戏剧社、电影学社、园艺社等等,数不胜数。有专注垂直领域的,比如篮球社、足球社等,也有包罗万象的,比如文艺社团就比较宽泛,可以排练舞蹈、演话剧,也可以唱歌、玩乐器。
有的摊位铺着打印好的宣传桌布,用夸张的字体和醒目的色彩,宣传着社团理念;有的摊位旁边放着几个易拉宝,写着社团介绍及纳新要求,两边还有社团成员的集体合影做衬托;有的摊位放着一堆宣传单页,也不管同学感不感兴趣,逢人便上前递一张;有的摊位放着一台音响,两个穿着宽松衣服的男生随着音乐节拍,在旁边的空地上,兴奋地跳起街舞,引来不少同学围观;有的摊位坐着文静的女生弹吉他,旁边的男生主唱,用深情又带有磁性的嗓音,唱起一首水木年华的民谣,瞬间吸引不少男女生驻足;有的摊位旁边则摆上1个瑜伽垫,一位身体柔软的女生,跟着轻柔的音乐,时而收紧身体、时而舒缓肌肉,优美的曲线,稳定的动作,吸引了不少女同学的关注——当然,也有不少男同学站在跟前,对表演的女生评头论足,窃窃私语一番;还有的摊位,则声称现场可以免费为学弟学们画素描画像,并趁机吸引对绘画感兴趣同学的注意……
置身其中,你仿佛置身繁华的艺术街区,并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每个社团都有一套自己的宣传手段,从各社团忙碌的身影来看,效果似乎很不错,尤其是街舞、音乐、游戏竞技、篮球等社团,其做登记的花名册,一行接着一行。
当然,现场这些还不是全部,有些“清高”或小众的社团只在各区食堂前的公告栏里贴一张介绍单页,上面写上社团名称、招收要求及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