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斗牛》剧组开机的日子。
前面几天都在下雨,就今天晴朗了,不然开机时间还得推迟。
或许,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这个年代的电影开机仪式不像后世那么复杂,讲究一点的可能会放挂鞭炮,不讲究的最多也就是导演站出来喊个加油,大家就开始干了。
而后世,不仅摆猪头,剧组所有人轮流敬香,完了后有的剧组可能还要搞个开机发布会啥的。
其实开机发布会都还比较合理,毕竟是为了电影宣传嘛。
但是那些求神拜佛,完全就是从香港娱乐圈传过来的陋习。
嗯,至少陈浮生是这样认为的。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电影的拍摄顺序不等于它的播放顺序,因此接下来剧组开机之后要拍的第一场戏并非电影的开头。
实际上拍的是陈浮生和奶牛相依为命的一场两句台词的镜头。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这场戏比较简单,一遍过的话,相当于开门红,可以图个好彩头。
当然,哪怕这场戏很简单,陈浮生也有信心演好,还是需要先空镜排练个几次,确定没有问题和瑕疵之后,摄影师才会打开摄像头。
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年代拍戏用的是胶卷摄影机,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胶卷很贵,但这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一部电影的胶卷并不是无限的,它是有限的,以他们《斗牛》剧组为例,因为该片计划拍摄的时长是120分钟,实际可能没那么长,但峨影厂还是按照1:3的比例给他们配备了360分钟的胶卷,同时在这个比例上,大导演可能会有些特殊,反之,一些不被看好的戏,可能还拿不到3倍电影时长的胶卷份额。
正因为胶卷很珍贵,所以后来有个叫姜炆的小子拍戏经常浪费胶卷,才会在行业内遭人诟病。
“我觉得差不多了,下一遍开镜吧。”
又排练了一遍后,陈浮生对韩弎坪建议道,因为他怕继续排练下去,他反而找不着状态了。
“可以,那准备一下,下一遍正式开拍。”
韩弎坪其实也觉得差不多了,将越凑越往前的一堆围观群众赶远了一点后,见演员和摄制组都望着他,于是果断下令道:
“《斗牛》剧组正式开机,场记打扮。”
早就恭候多时的场记拿着他的场记板在镜头前重重的按了下去,两块木板相撞之后顿时发出了一声清晰的咔。
同时,场记嘴里也跟着报幕道:“第193场,一镜一次。”
韩弎坪接着行驶导演权利:“3、2、1、开始!”
镜头里,陈浮生饰演的牛二和他的奶牛一个坐着,一个趴着,相互靠在一起,目光都眺望着太阳升起的东边,虽然一人一牛都灰头土脸,但是太阳光照在他们的眼睛里,就好像他们的眼睛里也出现了光。
一秒,两秒,三秒后,陈浮生,不,牛二忽然回头,摸了摸奶牛的脑袋,苦中作乐的感慨道:
“你说,咱这才叫男耕女织是吧?”
见奶牛没给任何的回应,牛二又对着天边说:“咱这才叫人过的日子!呵呵,哈哈哈~”
“好,咔!”
韩弎坪在监视器上看到这里,及时喊了咔。
接着在陈浮生投来的目光当中,比了两个大拇指,并说了一声:“过!”
陈浮生也走到监视器后面,看了一下自己刚才演出来的效果,发现没什么太明显的瑕疵后,又看了看天色,发现离午饭时间还早,于是看向韩弎坪问道:
“我看时间还早,要不要提前把下午的那场戏给一起拍了?”
韩弎坪今天一共就安排了两场戏,他甚至还担心这两场戏会拍不完,毕竟这个年代的拍戏效率真的不高,而且剧组又是第一天开机,还需要磨合,但是现在看来,貌似两场戏不够拍的。
不过韩弎坪也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觉得陈浮生说的有道理,就果断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今天光一个上午,《斗牛》剧组就拍了两场戏。
原本剧组众人以为这效率已经够快了,没想到的是,下午竟然还翻了一倍,拍了四场。
所以这一天下来,总共就是拍了六场戏。
这相当于其他剧组两天的工作量了。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只有陈浮生拍完之后在心里抱怨效率太低了。
因为在他的眼里,很多的时间,其实都是可以节约出来的。
不过总体而言,他也好,剧组也好,或者其他演员也好,都还需要磨合。
他相信,后面剧组的拍戏效率是还可以提高的。
至于陈浮生为什么这么注重拍戏效率。
为什么不入乡随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为什么一定要‘卷’?
原因其实很简单,陈浮生想早点杀青,早点回去陪怀了孕的媳妇。
他可不想等老婆都快生了,这戏还没拍完,然后火急火燎的请假回去,待不了两天,又不得不心不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