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连忙问道。
陈母拉着陈亢的手神情激动,陈亢明显感觉到她的身体在颤抖。
“亢儿,我梦见你父亲了,我梦见他当真做了那城隍神明,而且他还告诉我,等过一段时间城隍庙就会修好,会有他的金身神像。若是想他了,就去那城隍庙里看看。”
“另外,你父亲还叮嘱我,让我一定要提醒你别忘了去城东陆先生的书院,说这是你也是陈家的大机缘。”
听到这里,陈亢已然愣住了。
眼中满是惊喜。
照这么说来,昨天晚上那个梦便不只是一个梦那么简单,而是父亲真的在天有灵,在叮嘱他。
陈亢也开始变得激动起来,兴奋道:
“母亲,孩儿孩儿也梦见了父亲,他跟我说过一样的话”
陈母喜极而泣,激动道:
“亢儿我就知道,你父亲你父亲他还在他没有走,他还在”
眼见母亲越来越激动,陈亢连忙安抚,这是一件莫大的喜事,对于父亲,对于陈家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缘。
等安抚好母亲之后,陈亢目光灼灼,沉声道:
“母亲,您帮我准备一些礼品,孩儿要去城东书院,拜访陆先生。”
陈母深以为然道:
“要去要去,一定要去,先不管这是不是什么机缘,陆先生替你父亲完成封神之举便是犹如再生父母的莫大恩情,为了这份恩情,我们陈家也绝对要好好感谢陆先生。”
陈亢点了点头。
“孩儿明白,孩儿这就去沐浴更衣。”
陈母立即下去吩咐下人准备礼品。
等陈亢焚香沐浴之后,陈母准备的礼品足足有一大车。
不仅如此,看着这满满一车的礼品陈母还是遗憾道:
“只可惜,你父亲为官清廉,我陈家也无多少财力,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希望陆先生不要嫌弃。”
陈亢看着这些礼品肃穆道:
“母亲且宽心,我们尽力尽心就好,若是陆先生看不上,那也是我们陈家没这个福分,不必强求。”
陈母见儿子有这番心境,不由得满心欣慰。
帮儿子理了理衣装,柔声道:
“亢儿,切记一定要恭敬,就算陆先生不愿收你为徒,也千万莫忘陆先生的大恩大德,明白吗?”
陈亢笑着点了点头道:
“母亲放心,亢儿明白的。”
辞别母亲后,陈亢没让下人跟从,而是自己亲自赶着马车出了内城,往城东而去。
到了外城城东,陈亢边走边问,直到巳时二刻(上午九点半)时分才终于看到了那五亩桃林。
沿着桃林中间的小路缓缓驱车进入,陈亢的内心也愈发的忐忑了起来。
等他看到书院的大门后,心跳的都快到嗓子眼了。
陈亢把马车停在门外三丈处,跳下了马车,又理了理自己的衣衫和妆容,这才缓缓向着大门走了过去。
只是还没到门口,他便听到院子里传出来的读书声。
陈亢立即停住了脚步,心想此时若冒昧上前,必定会打扰里面的读书人,会显得无礼。
于是陈亢便站在马车边上,静静等候着。
此时书院课室里,陆承安转头看了眼院门口的方向,嘴角微微上扬。
陈亢会来他并不意外,毕竟封神之后,陈长河一定能够看出他的不凡。
作为父亲,陈长河肯定是希望给自己的儿子谋求更好的前途,这一点无可厚非。
而且陆承安见过陈亢两回,对于这个孝顺谦逊的少年也早有好感。
若陈亢诚心拜师求学,他很乐意将其收为弟子。
只是现在的陈亢只是听父亲说陆承安很厉害,却并不明白陆承安究竟厉害在哪?不清楚自己若是拜陆承安为师又究竟能学什么。
甚至于在陈亢的心里,极有可能将陆承安当做是仙道修行或者武道修行的绝世高手。
他拜师陆承安,学的应该也是仙武两道。
所以现在不是陆承安要不要收他的问题,而是陈亢在知道拜师陆承安学的是文道之后,他还愿不愿意拜师的问题。
想到这里,陆承安便决定试一试这个少年。
伸手轻轻在桌面点了点,神念瞬间散发。
书院大门门顶上那块写着书院两个字的牌匾忽然绽放出一道亮眼的莹白光芒。
书院里面一切照旧。
而书院外面却是另一番场景。
站在马车边上等着的陈亢被那亮起来的白光吸引,抬头望去,一转眼间却见那牌匾依然恢复如初。
陈亢有些疑惑,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便没有再关注。
而这时书院里面的读书声却停了下来,没等多久,书院的大门打开了。
一个少年从里面走了出来,向他抱拳行礼。
陈亢连忙还礼,还没等他自报家门,那少年便笑道:
“可是陈将军之子,陈亢陈公子?”
陈亢连忙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