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20章 蓝图初展

第20章 蓝图初展

先在深水埗找个街口,或者新开的商场里,开第一家做试点。”
    “这个好!”陈国富眼睛亮了,“省心省力,还显得高档!”
    “不过要支撑工业区二十个流动点和商业区标准店的扩张,光靠长沙湾一个中央厨房,产能很快就会吃紧,配送半径也有限。
    所以,第二个中央厨房,必须立刻着手建立!”
    维园年宵的几天时间,陈秉文对配送问题深有感触。
    由于陈记食品厂在长沙湾,而维多利亚公园在铜锣湾,两边距离超过十五公里。
    即使天不亮就发车,装满糖水和点心的保温桶在货车上颠簸一个多小时,到了维园时,糖水的温度已经损失不少。
    陈秉文知道单一的中央厨房辐射范围有限,一旦销售点离得远,新鲜度和配送效率就成了大问题。
    但1978年的港岛,冷链配送成本过于昂贵,根本不是陈记糖水这种薄利多销模式所能承受的。
    “所以,第二个中央厨房,必须立刻着手建立,而且要建在观塘!”陈秉文的手指在地图上“观塘”二字上重重敲了敲,语气不容置疑。
    “观塘工业区本身工人就多,是我们流动点的重要目标区域。
    更重要的是,它位置居中,水路有码头、陆路有主干道都方便。
    在这里设厂,不仅能解决九龙东的供应问题,往港岛东区,如筲箕湾、柴湾配送,路程比从长沙湾过去缩短至少三分之一!
    糖水在路上时间短,温度损失少,新鲜度就能保证。
    两个厂,一西一东,形成犄角之势,才能稳稳支撑我们整个九龙和港岛的扩张网络!”
    陈国富看着地图,明白了观塘的战略意义,但脸色却更凝重了:“阿文,你说得都对。
    可钱呢?十八万七千,要搞二十个流动点,要开第一家标准店,现在还要在观塘开新厂、买设备、招人……这点钱,掰开了揉碎了也怕不够啊!
    这观塘新厂一开,又是个深不见底的窟窿。
    租金、设备、原料、人工,哪样不是钱?
    万一哪里卡住了,周转不开可怎么办?
    要不……我们先缓缓观塘那边?把流动点和标准店弄稳了,有了稳定进项再说?”
    汪巧珍在一旁连连点头,眼中满是忧虑。
    陈秉文看着父母,理解他们出于小市民对于市场风险的天然谨慎。
    但商业机遇稍纵即逝,维园带来的品牌效应和热度正在顶峰,正是攻城略地的黄金窗口期。
    此刻犹豫,等竞争对手醒悟过来模仿,市场就会被蚕食。
    “老爸,老妈,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
    维园的热度还没散,正是我们乘势而上、拉开差距的时候!现在不布局,等别人学去了我们的模式,再想抢市场就难了,成本也会高得多!”陈秉文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我就去永隆银行,找周明哲经理谈!
    我们有维园的成功案例摆在那里,有清晰可行的扩张计划书,还有长沙湾食品厂这个稳定运转的优质资产做抵押。
    这次,不仅要还掉之前的八万贷款,我还要再贷三十万出来!”
    “三十万?!”陈国富倒吸一口凉气,声音都有些发颤,“阿文,这这能行吗?银行肯借这么多?”
    “必须行!”陈秉文眼中闪烁着自信和精明的光芒,“周经理是明白人。
    我这份计划,有实打实的业绩支撑,有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有创新的增长点,更有解决核心瓶颈的关键布局!
    这是一个清晰的、可快速规模化并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闭环!
    三十万,不是狮子大开口,而是我们撬动更大市场、实现几何级增长的必需杠杆!”
    十八万元的资金,按理说足够陈记糖水接下来的商业运行。
    但是,正如陈秉文说的,商机稍纵即逝,如果能快速将二十个糖水销售点在工业区铺开,再配合标准化门店,形成规模效应。
    这样一来成本才能摊薄,品牌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从一家糖水铺,变成一个覆盖港九的食品品牌!
    况且,在陈秉文心中,之所以贷款三十万出来,为陈记糖水铺的商业扩张做后盾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一步,这三十万贷款,将是他撬动资本市场的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跳板!
    之所以让陈秉文毫不顾忌的要贷款这么多钱,这一切的缘由还是因为他在《信报》看到的一则消息。
    在《信报》财经版的角落里,刊登着一条不起眼的短讯:九龙仓交投异动。
    陈秉文知道,这则消息代表着未来几个月,将发生一场由李嘉诚主导、汇丰银行幕后支持、旨在鲸吞英资巨擘怡和洋行核心资产“九龙仓”的资本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这场战役,将彻底重塑港岛资本格局,也将造就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
    而此刻,九龙仓的股价,尚在历史性的底部12-14元港币徘徊!
    他知道真正的爆发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