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直接价值,却被共生体视为必要。“情感变量在系统维护中的权重…无法精确量化。效率最优解存疑。”在磐石的逻辑中,任何行为都应有明确的功利目的,这种“无目的的创造”是无法理解的非理性因素。
艾拉似乎感知到了磐石的困惑,她的合成音带着温和的解释:“盖亚之网…不仅需要效率,也需要…‘涟漪’的多样性。艺术…是意识的绽放,是新想法的摇篮。没有‘无用’的美,只有未被理解的价值。”随着她的话语,窗外的孢子云突然汇聚成一只巨大的、展翅飞翔的生物形态,在能量云层中盘旋一周后消散,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实际功能,却美得令人窒息。
舰桥内的原人船员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艺术表演”震撼,有人发出低低的惊叹。拓看着那消散的孢子云,突然理解了艾拉的话:人类的艺术创造不也是如此吗?看似无用,却承载着情感和思想,推动着文明进步。他想起了地球的诗歌、绘画、音乐,这些不也是人类文明的“孢子云艺术”吗?
星尘的投影稳定下来,他开始尝试用新的视角理解盖亚之网:“或许…意识的本质不是存在,而是流动?不是存储,而是传递?”他调出光脉藤蔓的能量流动数据,发现其波动模式与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放电模式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只是规模放大了无数倍。这个发现让他激动不已,光影双手在空中快速比划,构建出一个初步的“行星意识模型”。
磐石的光团微微收缩,似乎在处理艾拉的解释,但最终还是给出逻辑结论:“无法验证‘美’的实用价值。建议将其标记为‘未知变量x’,纳入长期观察。”它的逻辑核心无法接受没有数据支撑的概念,情感和艺术对它而言,仍是需要破解的黑箱。
“彼岸号”缓缓驶过一片巨大的记忆珊瑚礁,礁体上记录着共生体文明数百万年的历史。艾拉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导游介绍着家园的奇迹:“这里…记录着第一次盖亚之网的全球连接。那里…是共生体与星尘病毒的战争记忆。还有那里…是最早的‘光语’诗歌诞生地…”她的声音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家园的热爱。
拓、星尘、磐石,三个来自不同文明的核心存在,站在各自的认知角度,凝视着这片颠覆想象的生命之网。盖亚之网用它独特的存在方式,挑战着他们固有的观念:关于个体与整体,关于效率与美,关于生存与意义。
在这个活体星球上,个体即节点,星球即躯体,意识如同空气般弥漫,生命如同音乐般流淌。这种存在形态远超人类的理解,却又隐隐触动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拓感受到了生态和谐的终极形态,星尘窥见了意识存在的全新可能,磐石则遇到了逻辑无法涵盖的“例外”。
生命之网的奇迹还在继续展开,而“彼岸号”上的访客们,正站在认知革命的边缘,准备迎接更多颠覆与启示。窗外的光脉藤蔓轻轻摇曳,仿佛在演奏一首古老的歌谣,欢迎这些来自远方的、带着不同认知框架的客人,进入这个生命与意识交织的奇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