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蜂巢"。白天机器轰鸣,夜晚灯火通明。老工人们都说,这劲头比当年赶制"边区造"时还足。食堂大师傅老刘更是使出了看家本领,变着花样给大家加餐:"吃饱了才有力气造飞机啊!"
9月30日傍晚,当最后一架无人机完成测试时,陈樾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他摇摇晃晃地走到仓库,看着整齐排列的100架无人机和50套信号塔,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些简陋的飞行器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先进无人机,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改变战场规则的利器。
"陈总工,四九城来电!"通讯兵匆匆跑来,"首长们要您立即汇报无人机情况!"
在电报室里,陈樾口述了一份详细报告。当提到"每架无人机可携带3吨炸弹,误差不超过50米"时,连见多识广的发报员都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
发完电报,陈樾走到院子里透气。夜空中繁星点点,他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段战史——在半岛战争中,我军曾因缺乏远程打击手段吃过多少亏。而现在
"陈总工!"小张急匆匆跑来,"孙团长说他们团已经训练出三十个操作手,问能不能再多给十架无人机哎?陈总工?"
小张发现自家总工望着星空发愣,脸上挂着神秘的微笑。他不知道的是,此刻陈樾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下一项改进计划——如果能给无人机装上简易照相设备,那不就是最原始的侦察无人机了吗?
夜风吹过,带来阵阵桂花香。陈樾深吸一口气,转身大步走向实验室。他知道,这些看似简陋的无人机,即将在不久的战场上,书写一段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全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