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 第35章 重新再议

第35章 重新再议

    在这片皆大欢喜的氛围里,唯有两个人,神情依旧。
    一个是杨戬。
    一个是唐三藏。
    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冷峻地站在一旁。
    他与孙悟空是宿敌,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只猴子。
    这猴子,傲慢、自负、无法无天。
    但他的义,是有范围的。
    这个范围,就是他认可的“自己人”。
    可今天,这猴子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散仙,先是低声下气地求遍了天庭仙官,求不动便当场翻脸,不惜与整个西方教为敌,甚至不惜在斩仙台上大动干戈。
    这不正常。
    这只猴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古道热肠,如此富有同情心了?
    杨戬不信。
    这背后,一定有他不知道的缘由。
    这只猴子,越是表现得理直气壮,就越说明他心里有鬼。
    而唐三藏,则比杨戬想得更深一层。
    也就比杨戬更困惑。
    他的困惑,源于孙悟空前后矛盾的行为。
    就在不久之前,孙悟空急匆匆地赶到他那里,拉下了一张猴脸,几乎是哀求着,请他出面。
    当时悟空说得很清楚。
    只要能保下那陆凡的真灵,不让他形神俱灭,能入轮回就行!
    他记得悟空当时焦急的模样,记得他眼中的恳切。
    所以,他来了。
    他来了之后,压制了悟空的嗔念,辩倒了净念的歪理,最后向玉帝提出的处置方案,正是“斩其仙身,废其道果,留其一缕真灵,投入六道轮回”。
    这,完完全全就是孙悟空自己求来的结果。
    按理说,当自己提出这个方案时,悟空应该是最高兴的那个人。
    可事实呢?
    事实是,当他说完那番话后,他清楚地感觉到,身后的大徒弟,身上那股刚刚被他安抚下去的暴戾之气,差一点就重新爆发。
    紧接着,杨戬出现,悟空便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毫不犹豫地,甚至可以说是欣喜若狂地,投入了一场本可以避免的大战。
    为什么?
    为什么自己实现了他的请求,他反而不满意了?
    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变故。
    那又是什么呢?
    斩仙台上的气氛,从剑拔弩张,转变为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太白金星清了清嗓子,作为玉帝的传声筒,他必须主动站出来主持大局。
    “咳咳,诸位,诸位。陛下已有旨意,此事需重新商议。不知各位仙家、佛爷,有何高见啊?”
    一时间,场面又冷了下来。
    谁都清楚,事情的经过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了台面上,没什么好辩的了。
    慈云寺包庇在先,陆凡复仇在后。
    现在要议的,不是事实,而是立场。
    是天庭的法度、西方教的颜面、孙悟空的人情,这三者之间,如何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
    杨戬冷哼一声,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本就不是来参与这种文官扯皮的,只是被玉帝强行按在了这里。
    “有什么好议的。”
    “慈云寺僧众,藏污纳垢,藐视天条,当以同犯论处。陆凡,快意恩仇,却滥杀无辜,亦是罪无可赦。废其道行,投入畜生道三世,以赎其杀业。此事到此为止,干净利落。”
    他的处置方案,比唐三藏的还要严厉几分。
    既严惩了佛门,也重罚了陆凡,完全是站在天庭司法天神的角度,不偏不倚,冷酷无情。
    孙悟空听了,眼皮一跳,扛着金箍棒的手紧了紧。
    净念菩萨的脸色,则是又难看了几分。
    他好不容易才从唐三藏的公道论里缓过来,杨戬这一下,又把他打回了原形。
    就在这时,净念菩萨的脑中,一道灵光闪过。
    他找到了一个破局点。
    既然关于陆凡这一世的行为,无论怎么辩,佛门都占不到理。
    那何不跳出这一世的框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重新定义陆凡这个人呢?
    净念菩萨向前一步,对着众人合十一礼,脸上恢复了那种悲天悯人的神情。
    “真君所言,乃是天条之威,弟子不敢妄议。旃檀功德佛所言,乃是因果之理,弟子亦是心服。”
    他先是将姿态放低,随即话锋一转。
    “然,我佛观人,非观其一时,而是观其三世。一人之行,或因一时冲动,或因大悲大痛。其本性善恶,非一事可以定论。陆凡此生所为,罪孽深重,无可辩驳。但贫僧心中,尚有一惑。”
    “此人,究竟是本性纯良,因遭逢大变,才走上极端;还是其本性之中,本就藏着嗜杀之根,今生之事,不过是借机爆发?”
    “此事,关乎其罪业之定性,亦关乎我佛门轮回之公允。”
    “贫僧有一个不情之请。天庭有至宝‘三生镜’,可照见生灵过去轮回之轨迹。可否请陛下恩准,借用此镜,一照陆凡之过往?”
    此言一出,满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