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抗战之血肉熔炉 > 第4章 少将旅长

第4章 少将旅长

    徐州青砖灰瓦的司令长官部内,铜制座钟的钟摆有节奏地晃动着。窗外隐约传来远处游行的欢呼声,而室内却笼罩着一种凝重的静谧。
    司令长官李棕人将军站在军事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徐州周边的防线。他身姿挺拔,虽已年近五旬,但眉宇间的英气丝毫不减。桌上摊开的战报上,墨迹尚未干透,显然刚刚送来不久。
    副参谋长黎形树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的部队报告。
    “德公,顾振国的部队进城了,百姓夹道欢迎,那场面甚是热烈啊。”
    黎形树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
    李棕人微微颔首,目光仍停留在地图上,淡淡道:
    “智周,这个顾振国,你怎么看?”
    黎形树沉吟片刻,道:
    “此人虽年轻,但胆识过人。金陵一役,他能收拢溃兵,重整防线,甚至敢扣押上官、整肃军纪,硬是在日军合围之下杀出一条血路。更难能可贵的是为掩护金陵百姓安全撤离,颇有一分赤子之心啊。这份魄力,绝非寻常将领可比。”
    李棕人终于转过身来,眼中闪过一丝趣味:
    “那比之李明瑞如何?”
    黎形树闻言,神色一肃。(李明瑞,桂军悍将,北伐时曾与他在江西龙谭血战,那一仗打得天昏地暗,双方皆伤亡惨重。如今提起,仍觉心潮澎湃。)
    “李明瑞勇猛果决,擅打硬仗,但顾振国……”
    黎形树顿了顿:
    “此人不仅敢打敢拼,更难得的是能驾驭溃兵,稳住军心。金陵城破之际,多少部队一触即溃,唯独他能在绝境中凝聚人心,反戈一击。这份统御之能,李明瑞当年亦未必及得上。”
    李棕人听罢,轻轻一叹:
    “若是裕生(李明瑞字)还在,我又何须为无人可用发愁。”
    室内一时沉默,唯有钟摆声清晰可闻。
    片刻后,黎形树打破沉寂:
    “德公,军政部拨付给独立116的兵员和装备补给已到,如何分配?”
    李棕人略一思索,斩钉截铁道:
    “全部给他。”
    黎形树微微一愣:“全部?”
    李棕人嘴角微扬,眼中却无笑意:
    “这顾振国是黄埔出身,又是浙江人,如今一战成名,已成‘天子门生’。我若克扣他的补给,岂不是自找麻烦?而且诚如智周你所言,金陵一役此人打出我华夏军人之血性,对于此等英雄部队”
    黎形树会意,点头道:
    “德公明鉴。”
    李棕人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游行队伍,淡淡道:
    “另外再以我的名义,犒赏十万现大洋。”
    黎形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德公,这……”
    李棕人摆摆手:
    “徐州乃战略要地,日军已克金陵,下一步必攻此处。我第五战区又多是地方部队,总裁既然把这支心头肉调到徐州休整,现在又弄得人尽皆知。士气可鼓不可泄,这顾振国既然来了,就得让他心甘情愿地卖命。钱,不过是买他的忠心和士气罢了。”
    黎形树以为然,正欲再言,忽听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报告!”
    一名副官快步走入,敬礼道:
    “军政部何部长已抵徐州,称奉总裁之命,特来慰问顾家生部!”
    李棕人与黎形树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果然来了。”
    李棕人低声道,随即恢复如常,挥手道:
    “备车!智周,你随我去迎一迎何部长。”
    翌日,徐州城。
    《中央日报》和《大公报》头版赫然刊登着顾家生的照片,标题醒目——“铁血战将,民族之光”。
    一夜之间,顾家生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徐州城,顾家生所部临时驻地。
    冬日的北风卷着雪粒子,在帐篷外呜呜作响,却怎么也吹不散帐篷里那股浓烈的烟草味。
    顾家生半靠在椅子上,眯着眼深吸一口,烟卷的火星在帐篷里忽明忽暗,映得他眉梢眼角都舒展开来。他深深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烟雾缭绕间,连嘴角都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手指轻轻弹了弹烟灰,像是终于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帐篷外寒风呼啸,他却仿佛置身于某个慵懒的午后,连呼出的白烟都带着几分惬意的弧度。
    "四哥你这抽得也太狠了,一根接一根的,小心得肺痨。"
    程二少翘着二郎腿,指尖夹着半截哈德门,烟雾缭绕里笑得痞里痞气。
    "放屁!老子在山里憋了小半个月,连烟屁股都没得捡!"
    顾家生笑骂一句,顺手抄起桌上的烟盒砸过去。
    "你小子别光顾着抽,给老子好好看看徐州的战略图!"
    李天翔蹲在一旁,正小心翼翼地拆着一包老刀牌,闻言抬头,咧嘴一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