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志,孩子小憋不住,您受累,这可是好东西,童子尿,败火。\
眼镜男转头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子,气势稍微弱了些,但还是不依不饶。
\行,行吧,下次记得注意点.用点力!\
车厢里爆发出一阵哄笑。
这个小插曲过后,车上的气氛反而轻松了些。
有人开始聊天,有人拿出干粮分着吃。
\爹,还有多久到啊?\
苏玉芬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苏建国看了看窗外。
\快了,再有一个时辰吧。\
并不是这个年代车子慢,主要是路不好走,而且,一路上,到每个站点,都有上车跟下车的人,很是墨迹。
就在这时,车子突然一个急刹车,全车人都向前倾去。
苏建国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差点摔倒的老爷子,同时听到司机骂骂咧咧地下车查看。
\怎么了?\
有人问道。
\好像是爆胎了。\
司机的声音从车外传来。
\大家稍等,换下备胎。\
车厢里顿时响起一片抱怨声。
等到轮胎换好后,已经快到中午了。
车子继续前行。
等到12点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村庄轮廓,苏家屯就在前方了。
几人到站下车。
苏建国深吸一口气,泥土与庄稼的清香扑面而来,这是城里永远闻不到的味道。
\到了!\
大毛兴奋地喊道,小脸上,带着一个鼻涕泡。
几个在树下纳凉的老汉见到车上下来这么多人,当即就站了起来。
其中一位眯起眼睛看了半晌,突然扯着嗓子喊道。
\哎哟喂!这不是大山家的建国吗?\
这一嗓子像按下了什么开关,原本安静的村口顿时热闹起来。
正在井台打水的妇女放下水桶,田里干活的后生也直起腰往这边张望。
苏建国的眼眶不自觉地发热。
他已经不记得上辈子最后一次回村是什么时候?
他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时自己已经老得走不动,而村里也没几个人记得他了。
\老苏!你可算回来了!\
张铁匠大步走来,粗糙的大手一把拍在苏建国肩上,力道大得让他踉跄了一下。
\张叔。\
苏建国笑着应道,目光扫过围上来的乡亲们。
有当年一起光屁股下河摸鱼的玩伴,有看着他长大的长辈,还有不少新添的年轻面孔。
王秀兰抱着二毛,苏玉芬牵着大毛,苏明富则扶着老太太。
一家人整整齐齐站在村口,立刻成了全村焦点。
\大山哥!\
老支书拄着拐杖快步走来,花白的胡子激动得直颤。
\那纺织厂的领导怎么样了,收拾了没?\
苏老爷子挺直腰板。
\老兄弟,这事可就说来话长了...\
苏建国趁机从包袱里摸出一条红塔山,撕开包装。
香烟淳厚的气息立刻飘散开来,引得几个老烟枪直抽鼻子。
\来,乡亲们,一人一根。\
苏建国笑着分发。
\正儿八经的红塔山,一块三一包呢!\
\嚯!\
李木匠接过烟,放在鼻子下深深一嗅。
\这味儿,够正!建国现在可真是发达了。\
\发达啥。\
苏建国给老支书点上火。
\要不是乡亲们那天去城里帮我撑腰,我苏建国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哭呢!\
他说着,目光扫过人群,特意找到那天去帮忙的几个壮小伙。
\狗蛋,大力,二丫头,还有你们几个,晚上都别走,我得好好谢谢你们!\
狗蛋挠着头憨笑。
\建国叔,您太客气了。咱们苏家屯的人,哪能看着自家人受欺负?\
老爷子被一群老哥们围住,正讲着城里的经历。
老太太则被妇女们拉着问长问短,王秀兰和苏玉芬也被围住,询问城里生活的细节。
苏建国把烟发完,走到老爷子身边低声道。
\爹,咱们村里,谁家有成年的猪啊,我想着,要不今晚杀头猪,请全村吃顿饭?正好把明强的事也说道说道。\
老爷子眯起眼睛。
\杀猪?到还真有。\
老爷子是知道苏建国得了两万块钱的。
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村民们的帮助。
更何况,他还一直住在苏家屯,大儿子请全村人吃饭,也能提升他们一脉在村里的地位。\
老爷子捋着胡子,眼中闪过赞许。
\行啊,你小子现在想事周全了。老赵家那头黑猪,养了快两年了,少说两百斤。\
\那我去问问赵叔。\